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附生微生物是一类与宿主生物存在共生、寄生或附生关系的微生物,有的能产生与宿主细胞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目前已成为寻找功能微生物的重要来源。海星作为一种兼具药理作用的海洋动物,因长期生存在潮间带和深海中,体内定植了大量的共附生菌群,是挖掘具有生物活性海洋共附生微生物资源的巨大宝库。本实验主要通过采集湛江市硇洲岛海域的海星样品,采用免培养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海星共附生细菌的种群、丰度及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通过传统的分离技术进行可培养水平共附生微生物的分离及抗菌活性菌株筛选,并对活性菌株进行16S r RNA的鉴定;再针对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筛选出即具有抗菌活性,又有抗氧化活性的优质菌株;对优质菌株的活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LC?MS/MS进行活性物质鉴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共生成2384个OTUs,经稀释曲线及Alpha多样性分析后,共注释到5个门,11个纲,15个目,26个科,30个属,其中优势菌属有11个,分别是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乳球菌属(Lactococcus)、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噬氢菌属(Hydrogenophaga)、假单胞菌(Pseudomonas)、食清洁剂细小棒菌(Parvibaculum)、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弧菌属(Vibrio)、Prolixibacter、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以上测序结果说明海星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共附生菌群。2.利用8种培养基对硇洲岛的海星进行可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共筛选到109株共附生细菌,以Staphylococcus aureus、Bacillus subtilis、Listeria monocytogenes、Escherichia coli、Vibrio parahaemolyticus作为病原拮抗菌株,通过牛津杯琼脂扩散法,筛选出24株具有抗菌活性菌株,其中,有9株共附生菌株对五种病原菌皆有抑制作用,占总活性菌株的29.2%。经16S r RNA鉴定分别属于3个门Firmicutes、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9个科和9个属(Exiguobacterium、Psychrobacter、Pseudomonas、Bacillus、Shewanella、Enterococcus、Lactobacillus、Lactococcus、Myroides)。3.以24株共附生抗菌活性菌株为筛选材料,分别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测定,通过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能力的测定,筛选出3株菌株(BL-15、BL-17、BL-27)对三种自由基清除能力皆在40%以上,总还原能力在1.0以上,经最终比对选取抗菌和抗氧化效果好的戊糖乳杆菌BL-15进行活性物质分离与鉴定研究。4.采用乙酸乙酯对戊糖乳杆菌BL-15的发酵液进行活性粗提物的萃取,利用不同的p H、温度、紫外光照和酶制剂处理活性粗提物,结果发现:该粗提物的抗菌、抗氧化活性在弱酸、低温、高温及紫外光照射的情况下可保持较好的活性稳定性,尤其高温121℃下仍保留77.9%和67.3%,但该粗提物在蛋白酶敏感实验中对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较为敏感,从而确定活性物质为肽类或蛋白质类。发酵上清液经乙酸乙酯萃取、SP-Sepharose Fast Flow阳离子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柱以及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逐级分离纯化获得一个活性单峰,经LC-MS/MS测定活性肽Peptide BL-15分子量为1279.66 Da,同时二级质谱图分析氨基酸序列为LEVQAVSKNKL,与通用蛋白数据库(Uni Prot)进行比较发现活性肽peptide BL-15与一种蛋白质G2/mitotic-specific cyclin-B(登录号:P15206)的相似性为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