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动脉穿刺置管的评估及优化的临床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ar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超声引导动态针尖定位法穿刺置管与桡动脉深度和直径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追踪(dynamic needle tip positioning,DNTP)法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和操作时间与桡动脉直径和前壁深度的相关性及其分界值。方法:从机构数据库中提取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期间采用DNTP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特征、桡动脉超声影像学特征和穿刺置管记录。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以探讨桡动脉前壁深度及直径与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和操作时间的相关性。并使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统计分析模型拟合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并使用约登指数界定桡动脉深度最佳分界值。根据该分界值对患者进行分组,并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综合比较组间成功率和操作时间的异同。结果:共纳入119例患者。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与患者年龄(OR0.94,p 0.03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病史(OR 3.58,p=0.043)、桡动脉直径(OR4.17,p=0.022)及前壁深度(OR6.47,p<0.01)相关。动脉直径(p=0.485)与前壁深度(p=0.485)分别拟合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构建的模型预测值与观测值无显著性差异。动脉前壁深度对首次穿刺成功率预测效果尚佳(AUC 0.774,p<0.01)。估计深度分界值为2.25毫米(敏感性0.592,特异性0.333)。深度大于2.25mm与首次穿刺成功率(p<0.028)的提高显著相关,且与首次穿刺成功所需的操作时间减少有关(log rank p<0.01)。结论:成人患者行DNTP法桡动脉穿刺置管,前壁深度大于2.25毫米可提升首次穿刺置管成功并减少操作时间。第二部分改良动态针尖追踪法在心血管合并症成人的无后壁穿透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目的:探讨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患者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中,超声引导下改良动态针尖追踪(dynamic needle tip positioning,DNTP)法对无后壁穿透的成功率及操作时间的影响。方法: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于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开展。入组患者随机分为A组(桡动脉穿刺位点动脉前壁深度小于2.25毫米)、B组(大于等于2.25毫米)和C组(改良DNTP法,拟穿刺位点深度小于2.25毫米,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增加深度至大于2.25毫米),使用DNTP法(A、B组)或改良DNTP法(C组)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无后壁穿透的穿刺置管成功、首次和总体穿刺置管成功及操作时间。使卡方检验和费舍尔检验比较组间差异。Kaplan-Meier分析曲线分析组间无后壁穿透的穿刺置管成功所需的操作时间的异同。结果:共纳入90例患者,每组各30例。C组(改良DNTP法)与A组相比,无后壁穿透的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增加(86.7%vs 56.7%,χ2 6.54,p=0.020),无后壁穿透的穿刺置管时间有所减少(87秒vs 106秒,χ2 3.23,p=0.072,Log Rank),首次、总体穿刺置管成功率和操作时间无明显差异。C组与B组相比,无后壁穿透的穿刺置管成功率、首次和总体穿刺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成人患者行DNTP法桡动脉穿刺置管,与动脉前壁深度较小者相比,改良DNTP法可增加无后壁穿透的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操作成功所需的时间;与动脉前壁深度较大者相比,改良DNTP法在无后壁穿透的穿刺置管成功率和操作时间方面无明显差异。第三部分超声动态针尖追踪法桡动脉穿刺置管的CUSUM学习曲线分析目的:分析并描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行DNTP法桡动脉穿刺置管的CUSUM学习曲线,探讨具备该法临床胜任力所需的学习强度。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两名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住院医师行DNTP法桡动脉穿刺置管的监督实践学习记录,使用累积和分析法(CUSUM)描绘学习曲线,探讨掌握该法所需的监督实践的学习强度,并比较达到此学习强度前后成功穿刺置管所需穿刺次数和时间,以及首次和总体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的差异。结果:分别以成功穿刺置管所需穿刺次数和时间,以及首次和总体成功率为评价标准,2名受训者掌握DNTP法所需学习强度分别为29/36、29/29、29/36、14/11例。达到该学习强度后,成功穿刺置管所需操作次数显著下降(p<0.05),所需时间、首次和总体成功率有所改善。结论:综合考虑成功穿刺置管所需操作次数和时间,以及首次和总体成功率,具备超声引导DNTP桡动脉穿刺置管的临床胜任力所需的监督实践的学习强度为36例。
其他文献
背景: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NTDs)是胎儿和新生儿中最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可导致患者死亡或不同程度的残疾,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Li2CO3)作为一种一线心境稳定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躁狂症、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等疾病的治疗。研究已表明锂离子对早期胚胎发育有深远影响,围孕期双相
学位
近年来,基于自由基的偶联反应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它具有独特的化学反应特性。例如,基于自由基的两亲电试剂之间的交叉还原偶联反应,两亲核试剂之间的氧化偶联反应等。随着自由基参与的偶联反应的深入研究,自由基化学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应用在复杂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中则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主要的原因是:(1)许多产生自由基的方法不适用于复杂底物;(2)自由基的反应活
学位
高炉软熔带与高炉炉况密切相关,不仅支配着高炉内气固液多相的流动状态,而且对高炉内的热交换具有重要影响。对高炉软熔带物相演变行为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是应对新形势下高炉原料调整的挑战,实现高炉高效低碳冶炼的关键。本文基于国内首座1000 m3以上高炉软熔带实际取样结果,系统解析软熔带渣相组成并明确软熔带主要渣系分布;通过实验模拟还原软熔带炉料状态,明确软熔带渣相的主要形成路径;结合扩散耦实验与分子动力
学位
疟疾是主要由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引起的严重传染病,2020年,全球报告了约2.41亿疟疾病例,其中约有627,000人死于该疾病,五岁以下的儿童占疟疾死亡人数的77%。青蒿素联合疗法(ACTs)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有效的临床治疗疟疾感染的方法,然而传统的植物提取易受季节、地域的影响导致青蒿素产量不稳定,无法满足商业化的大量需求。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为天然药物的生物合成提供了新的思路,Keaslin
学位
背景 高龄以及极高龄的冠心病患者数量正在快速增加,但指南并未对高龄人群的再血管化策略做出明确推荐,本研究拟探讨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外科再血管化的预后与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1418例年龄大于75岁的冠心病患者。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调整两组基线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Cox回归模型寻找导致患者
学位
铁电材料作为步入信息时代后尖端科技中的关键性基础材料,广泛应用在移动通信、超声换能、航空航天等领域。目前,铁电材料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包括,明晰决定铁电性的共性关键因素,准确预测相结构及其与性能关系,并最终实现高性能材料设计。然而,影响铁电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物理因素非常复杂,化学成分、微观组织、晶相组成等多方面因素构成了一个复杂高维的搜索空间,传统的试错法实验研究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等计算模拟研究在铁电材
学位
CRISPR/Cas(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 associated)系统是一种高效的基因编辑系统,也是现阶段应用最广泛的基因组编辑工具,但是由于在基因编辑过程中存在DNA双链断裂导致的基因编辑产物异质性以及染色体不稳定性等问题,研究人员将产生DNA单链断裂的Cas9切口酶与脱氨酶或者逆转录酶融
学位
电子病历中的表型描述大多为非结构化的自由文本,无法直接用于临床研究。电子病历的深度表型表征算法可以高保真地结构化电子病历中的表型信息,日益成为医学信息学界的研究焦点。我国拥有丰富的电子病历资源,然而由于中文医学本体不完善以及细粒度标注数据的缺失,发展中文电子病历深度表型表征算法面临着巨大挑战。在这种低资源条件下,探索如何利用有限的细粒度标注数据集开发出具有泛化能力的中文电子病历深度表型表征算法,具
学位
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前医药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十年来,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它有效改变了目前肿瘤的临床治疗模式。与传统的放疗、化疗、手术切除等治疗方法不同,免疫疗法在消除原发性肿瘤的同时,还可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虽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以PD-L1/PD-1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CAR-T细胞治疗为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在临床上取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