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结肠癌个性化治疗的溶瘤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个性化治疗之一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284636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我国各类肿瘤中排在第五位,仅次于胃癌、肝癌、食管癌、肺癌等恶性肿瘤,并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肠癌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但是,目前的研究显示,结肠癌的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我国结肠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平均在45岁左右,较欧美要提前15年,而青年癌症患者中结肠癌占23.7%。 基因-病毒病毒疗法由于结合了病毒的扩增能力和基因的杀伤作用,从而成为结肠癌生物治疗的研究热点。在运载病毒的筛选中,腺病毒载体以其宿主范围广、可感染分裂和非分裂细胞、高滴度、易纯化、外源基因装载容量大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肿瘤治疗。本课题组已经成功构建了溶瘤腺病毒ZD55系统,该系统由野生型腺病毒删除E1B55Kd基因改造而来,E1B55Kd蛋白在病毒扩增过程中负责拮抗p53。野生型腺病毒感染正常细胞会激活细胞内的p53途径,此时E1B55Kd蛋白抑制p53,保证宿主细胞的存活,为病毒的复制维持提供一个稳定的微环境。而删除掉E1B55Kd基因后,由p53诱导,机体迅速清除受ZD55感染的正常细胞,由于多数肿瘤细胞内均存在p53途径缺失,ZD55系统能选择性的在肿瘤细胞内扩增。但是大多数腺病毒载体都存在靶向性差,毒副作用强等缺点,极大的限制了溶瘤腺病毒的应用。因此,进一步提高溶瘤腺病毒的靶向性,降低对细胞的毒性成为溶瘤腺病毒开发的关键。目前,提高溶瘤腺病毒靶向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改变病毒的外壳蛋白,使病毒只能感染肿瘤细胞;其二调控病毒的增殖,使病毒只能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后者最常用的方法是修改病毒基因组,或是利用一些肿瘤特异性的启动子来调控病毒DNA的复制,使病毒只能选择性的在肿瘤细胞内增殖。 以此理论为基础,我们利用癌胚抗原启动子替换ZD55的E1A的启动子,成功构建出溶瘤腺病毒ZD55-CEA。CEA具有较强的结肠癌特异性,是结肠癌诊断及预后的重要指标,研究显示结肠癌病人血清中CEA的含量高达60ng/mL。为了进一步提高结肠癌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大肠癌负相关基因ST13插入溶瘤腺病毒ZD55-CEA中,构建了携带ST13基因表达框的溶瘤腺病毒CEA-E1A-ZD55-E1B-ST13。和传统的杀伤基因相比,ST13的靶向性更为专一,目前的研究显示,各类肿瘤中只有大肠癌的发生与ST13的表达水平存在负相关性。我们针对ZD55-CEA的靶向性及CEA-E1A-ZD55-E1B-ST13对不同细胞的杀伤效果作了体外试验,结果显示ZD-CEA在结肠癌细胞内能够快速的增殖,而在正常细胞内无明显变化,在CEA非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内增殖缓慢;CEA-E1A-ZD55-E1B-ST13对结肠癌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效果,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害作用。CEA-E1A-ZD55-E1B-ST13的成功构建实现了结肠癌的‘个性化’治疗目的,并为基因-病毒疗法的进一步精确化建立一个新平台。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180°脉冲加z方向脉冲梯度场作用后,采样得到90%水样的自由感应衰减信号,其具有几乎完整的双曲正割函数特征,并通过付立叶变换得到其频谱,发现其具有强烈的震荡特征,这与通
5型腺病毒在肿瘤的生物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非常广泛.大量的实验数据证实,以5型腺病毒为骨架构建的各种医用腺病毒,无论是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还是发挥病毒自身的溶瘤能力直接裂
近年来,环境因素对生物生长的影响是生物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磁场作为环境中的一种物理因素,对生物体的影响已成为生物物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但由于磁场强度、作用时间、受试
盐酸西布曲明为作用于中枢的肥胖治疗药,是一叔胺类化合物。其制剂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本论文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对外消旋盐酸西布曲明进行了拆分。 本论文重点研
背景肿瘤复发现象在癌症患者中极为常见,此现象被认为是逃避了化疗、放射治疗以及手术切除的肿瘤干细胞引起的。研究发现,肿瘤干细胞的增殖能力较非干细胞的肿瘤细胞强,并推测肿
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L.)是新的温带禾本科的模式植物。它和小麦,大麦等同属于早熟禾亚科。它具有模式植物所拥有的一些特点:基因组小,生长周期短,生长条件简单,自花
SP(sidepopulation)表型最早在小鼠的骨髓细胞中被发现,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多种正常组织中都存在具有SP表型的细胞。当细胞被Hoechst33342染色后,有一小部分细胞表现出Hoechst低
癌症作为恶性程度最高的疾病之一,已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命健康,但是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很理想的治疗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对肿瘤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了解,肿瘤的靶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