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这项研究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应用手术外固定与内固定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目的:对比手术外固定与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A型)的结果:概括出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A型)的最佳治疗方法,并在文献中寻找有效证据方法:临床数据采集自2014年2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被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A型)的患者的回顾。如果患者满足以下标准即被纳入:1)以内固定方式治疗的患者(掌侧锁定板)及手术外固定方式治疗的患者(外固定支架)2)受伤后1周内进行手术的患者。所有患者被分为两组,A组使用内固定方式治疗,B组使用手术外固定方式治疗。记录每个纳入缓和随访记录并统计分析。包括术前、术后的x光片参数(桡骨长度、倾斜度、掌倾角、撕脱成交);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随访DASH评分和腕关节活动度,包括屈曲,背伸,旋后、旋前、桡偏、尺偏。对比两组病例及术后x光片、术后随访功能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果:30名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并分成A组(n=20)及B组(n=10)。A组包括7男(35%),13女(65%),平均年龄49±19.17岁。术后平均桡骨高度、桡偏、掌倾和撕裂角分别是13.5±1.5mm,20.7±3°,10.4±2.8°,65.3±4.40°,6个月后随访平均QD评分是10.1±3.3,平均腕关节活动度在屈曲64.5±8.9°,背伸69.4±5.7°之间,旋后66.2±6°,旋前73.3±5.4°,桡偏20.2±3.1°,尺倾33.4±3.9°。B组包括3(30%)男及7(70%)女。患者平均年龄为63±8.4岁。.术后平均桡骨高度、桡偏、掌倾和撕裂角分别是14.2±1.1mm,20.4±2.8°,6.2±3.9°,59.4±6.4°,6个月后随访平均QD得分是15.2±6.7,平均腕关节活动度(ROM)在屈曲56.5±8.8°与背伸58.5±10.8°之间,旋后58.5±4°,旋前559±8.40,桡偏19.7±2.50,尺倾27.2±40。涉及到术后桡骨高度、倾斜度、掌倾角测量、术后随访QD评分及腕关节活动度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涉及到术后并发症方面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涉及桡偏、掌倾角、功能结果、QD评分、腕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内固定明显优于手术外固定,但没有明显证据区分二者在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A型)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