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组织的成长如有机体一般,也会经历相似的四个生命变化阶段,诞生、成长、成熟、衰退至死亡,有着较为显著的生命周期迹象。于是当企业处于各种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时,存在着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并且其获利能力以及资金的需求方面都会有所差异,由此不同的融资决策也就形成了。在企业融资策略理论当中,优序融资理论与权衡理论最为常见,但国内外的实证文献对于此两者的存在有着不一致的结果。此外,当经济的发展和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不断增加,企业资本的作用日益凸显。如果企业对各种资金来源的比例结构不能进行合理安排,最终无法使企业完全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基于此,本文拟在企业生命周期视角下,对一直存在很大争议的优序融资理论和权衡理论给出了一个基于中国数据的支持性研究。由于制造业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划分相较其他行业更为显著,且我国上市公司自2002年起公司治理相对完善,故本文初步选用2002-2012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的前两位编码将制造业分为10类行业,通过因素集群分析法对样本公司进行了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共获得4993个样本观测值。并依据各年度生命周期划分结果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绝大部分已经渡过了成长期阶段,进入成熟期和衰退期。为检验权衡理论与优序融资理论在中国资本市场的适用性,本文分别采用了权衡理论实证模型、优序融资理论实证模型以及权衡理论与优序融资理论联合实证模型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发现在我国上市公司制造业中,处于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时,融资策略符合权衡理论;当企业步入衰退期时,权衡理论的指导意义有所减弱。同时,上市公司的三个阶段融资策略均不符合优序融资理论,当企业面临财务赤字时,首选权益融资,其次为债务融资,最后选择内源融资。此外本文给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策略不满足优序融资理论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大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先天具有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较差的收益质量,内部资金难以满足其投资需求。同时,我国公司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以及管理人员资金成本意识淡薄等问题,这也导致企业在面临资金需求,选择外部融资时会选择成本较高的股权融资而不是相对成本较低的债权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