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粒形QTLqGS7.1的定位与验证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x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粒形性状包括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既是重要的外观品质,又能通过影响粒重来影响水稻产量。粒形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其性状遗传比较稳定。近年来,水稻粒形相关QTL的定位研究取得了瞩目的进展,并成功克隆了一批控制粒形性状的主效基因。本文在海南陵水和浙江富阳两地种植以粳稻品种小粒粳(XLJ)为轮回亲本,与籼稻品种大粒籼(BG1)多次回交自交得到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群体BC_4F_4及其剩余杂合体(RHs)衍生群体,开展粒形QTL定位及研究工作。主要成果如下:1、2016年,对浙江富
其他文献
免耕与秸秆还田技术是针对传统耕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耕作方式。它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养分,提高有机质含量,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本试验以扬麦13号和扬麦16号作试验材料,设置了连续免耕秸秆覆盖还田(连免覆,NTS),免耕高茬还田(免高茬,NTH)、麦免稻耕(轮耕1,RNT)、麦耕稻免(轮耕2,RCT)、翻耕秸秆全量还田(CTS1)、翻耕秸秆半量还田(CTS2)、翻耕秸秆焚
为明确河北平原小麦-玉米增产潜力及其地域差异,以河北省土壤数据、1954年-2011年7个主要站点的气象数据、实验示范田的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为基础,建立了小麦-玉米作物生产的APSIM模型用以模拟7个不同地域的小麦-玉米产量潜力并对其历史和地域变化进行了分析;运用模拟的产量潜力和统计数据计算了河北平原各地的小麦-玉米产量差(yield gap)和增产潜力;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小麦-玉米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and structure effect to elucidate the feasibility of an ultra-scaled GaAs Schottky MOSFET (SBFET) in a nanoscale regime. We have empl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