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并于2010年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受历史因素及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影响,我国经济仍以粗放型增长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型及资源密集型产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占较大比重,产品生产处于全球价值链底端。同时,近年来受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及宏观刺激政策边际效应递减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日益疲软、经济增速不断减缓。因此,面对我国经济增速减缓与增长质量不高的双重困境,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转变具有重要现实及理论意义。文章首先采用熵权法综合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技术市场交易额、高新技术产业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研发人员强度、平均经费改造支出、万元GDP污水排放、万元GDP能耗、万元GDP废气排放、研发人员投入强度、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每千人研发人员拥有的授权发明专利、每千人外国主要搜索工具收录中国论文数、加工贸易增值率等14项细分指标对我国大陆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及西部地区,且近年来我国大部分省区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均在波动中明显上升。在对产业结构水平较高的北京、上海及陕西等3个省区测度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时熵权值较高的3个细分指标对比发现,北京市产业转型升级中权重最大的为技术市场交易额、上海市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而陕西省主要细分指标为万元GDP的废气排放。在对产业转型升级水平测度的基础上,文章基于风险投资与不良贷款的视角,阐释了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理论机制。首先,文章从融资方式异质性的角度阐述风险投资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企业融资按来源可分为资本权益型融资和债务型融资。一般来说,与债务型融资风险承受的有限性相比,作为资本权益型融资代表的风险投资对风险承受能力较高,而技术创新活动一般兼具高收益与高风险的特征,这使得与债务型融资相比,风险投资更能适应技术创新活动,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进而更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风险投资资金中国有持有或控股比例较高,由于国有资产的逐利性及对风险的敏感性较差,我国风险投资可能并没有发挥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其次,不良贷款的增加是金融资源错配的表现,金融资源错配不仅容易造成激励机制扭曲,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僵尸企业退出及新型企业进入的障碍,抑制产业转型升级。在对风险投资、不良贷款作用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理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文章采用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风险投资、不良贷款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由于国有风险投资资金在项目投资中对风险、收益重视不足以及其天然存在的腐败环境,风险投资显著地抑制了产业转型升级;而不良贷款增加了新生企业进入及落后企业退出的壁垒,不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控制变量中,对外开放、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均显著地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而政府干预对产业转型升级并不存在显著影响。为保证实证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健性,文章对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发现原回归结果的显著性及符号均未发生变化。针对研究结论,最后部分文章基于风险投资资与不良贷款两个视角,对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第一、建立国有风险投资效果评价体系,拓宽风险投资来源渠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第二、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制,减少银行坏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第三、构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