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加载絮凝技术不断发展,以自加载絮凝为技术核心而设计的自加载絮凝反应器成功应用于高浊水处理、高色度水处理以及高SS水处理等多个领域,在保持良好处理效果的情况下并具有较高的处理负荷,但是关于反应器运行工况条件的选择及反应器悬浮层中絮体成长动力学研究有所不足。本文以自加载絮凝反应器为主体研究对象,构建了关于反应器进出水SS关于动力学参数的数学模型,探究工况控制条件与反应器悬浮层内动力学特性以及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规律,主要结论如下所示:(1)以自加载絮凝反应器絮体悬浮层中动力学平衡为研究内容,以初始微絮体颗粒相互碰撞并结合在一起为起始平衡式,推导并构建了关于反应器进出水SS关于动力学参数的数学模型(?)。并以试验数据验证了有效碰撞系数α取值的变化规律,即G值越小,高分子覆盖率越高(适当加药量条件下),停留时间越长,有效碰撞系数α的取值越高。(2)以试验数据阐述工况控制条件与动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絮体颗粒粒径、悬浮层体积浓度以及絮体颗粒有效密度等动力学参数与PAM加药量均呈现正相关关系;絮体颗粒粒径与搅拌G值成负相关关系,悬浮层体积浓度以及絮体颗粒有效密度与搅拌G值成正相关关系;絮体颗粒粒径与水流上升流速成正相关关系,悬浮层体积浓度以及絮体颗粒有效密度与水流上升流速成负相关关系;原水浓度与动力学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明显分为两个阶段:高于最佳剂浊比阶段,二者呈现正相关关系,低于最佳剂浊比阶段,二者呈现负相关关系。(3)根据试验数据阐述了各个工艺控制参数对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反应器对原水SS的去除率(%)与水流上升流速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反应器对原水SS的去除率(%)与原水浓度的两阶段线性关系模型y=A?x+B。最终针对浓度为430mg/L的原水进行了工况条件的优化选择:PAC最佳加药量为55mg/L、PAM最佳加药量为1.5mg/L、最佳搅拌G值为87.37s-1(本次试验中搅拌转速8r/min)、最佳水流上升流速为13m/h。针对SS浓度为450mg/L的高SS原水,在较优工况条件下反应器对进水SS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5.63%。通过上述研究阐明了自加载絮凝反应器悬浮层中的动力学平衡,揭示了反应器工况控制条件对动力学特征参数以及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规律,完善了加载絮凝动力学理论体系,避免实际设计及工程应用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良好的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