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对比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作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通气方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无创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通过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Cochrane、维普中文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查找出国内外所有的关于HHHFNC对比NCPAP作为初始通气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对照研究,以通气失败率(通气失败是指患儿因病情需要予以有创通气或改为其他无创辅助通气)、死亡率、氧气暴露时间、开奶时间、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做为统计量,同时统计鼻损伤、腹胀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动脉导管未闭(PDA)、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感染的发生率。对纳入的临床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价,提取其相关数据及资料进行META分析,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分析偏倚可能存在的原因,利用敏感性分析以对结果的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共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对照研究21篇,发表年限为2012-2018年,共1721名患儿纳入分析,其中HHHFNC治疗组862例,NCPAP治疗组859例,提取相关数据后行META分析,1、两组主要结局指标:通气失败率的比值比(OR)为0.53,95%可信区间[0.31,0.90]、P值0.02,提示HHHFNC组通气失败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OR为0.55、95%可信区间为[0.26,1.15]、P值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氧气暴露时间的均数差值(MD)为-10.47、95%可信区间[-16.82,-4.11]、P值0.001,开奶时间的均数差值为-14.59、95%可信区间[-18.26,-10.92]、P值<0.00001,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的均数差值为-2.85、95%可信区间[-3.88,-1.83]、P值<0.00001,提示HHHFNC组氧气暴露时间、开奶时间及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均短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次要结局指标:腹胀及鼻损伤发生率的OR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18[0.12,0.47]、0.16[0.11,0.24],提示HHHFNC组腹胀及鼻损伤发生率低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PD、新生儿颅内出血、NEC、PDA、ROP、感染发生率的OR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93[0.59,1.47]、0.96[0.57,1.62]、0.63[0.37,1.08]、0.94[0.63,1.41]、1.01[0.61,1.68]、0.76[0.48,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的NCPAP相比,HHHFNC作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通气方式,可降低通气失败比率,减少其氧气暴露时间,缩短开奶时间和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同时减少鼻损伤及腹胀的发生率,不会增加患儿死亡以及发生BPD、新生儿颅内出血、NEC、PDA、ROP、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