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明确引起儿童化脓性细菌性脑膜炎(PBM)的细菌种类。2.探讨化脓性脑膜炎(PBM)常见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3.明确治疗化脓性脑膜炎(PBM)的抗生素。4.明确化脓性脑膜炎(PBM)的早期并发症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就诊的1月至15岁的儿童PBM病例资料。以医院为基础进行横断面研究,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以及早期并发症。纳入标准是(1)有体温>38.5℃的发热史,头痛,颈部僵硬,四肢无力,呕吐,惊厥,前囟突起,精神状态的改变(嗜睡、烦躁、昏迷)。(2)脑脊液检查至少符合以下一项: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增多>100个/mm3。10-100个/mm3升高的白细胞中蛋白水平升高(>41毫克/分升或0.41 g/L)或糖水平降低(<2.5 mmol/L)。(3)脑脊液(CSF)中病原菌的检出(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球菌、或其他)。(4)血培养阳性的临床症状与细菌性脑膜炎相一致。排除标准是所有病例均未达到上述任何标准和(或)有证据显示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例。描述性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SD)进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两组以上的均值比较,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χ2)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统计软件SPSS18.00版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9名儿童符合标准并纳入研究,男女比例为1.8:1,男性82名(63.6%),女性47名(36.4%)。依据年龄分为5组:1月-1岁发病患儿最多,占76%;1-2岁4.7%;2-5岁8.5%;5-12岁8.5%和12-15岁2.3%(平均年龄2.93月)。化脑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是夏季(44%),其次是冬季(27%),春季(16%),秋季发生率最低(13%)。78例(60.5%)患儿来自农村,51例(39.5%)来自城市。平均住院时间为3周2天。103例患儿(79%)入院前已使用抗生素。临床特征中发热>38.5℃者129例(100%),精神状态改变85例(65.5%),抽搐53例(43.4%),呕吐48例(37.2%),颈抵抗38例(29.5%),肌无力36例(28%),前囟膨隆23例(17.8%)和头痛20例(15.5%)。脑脊液检查中发现,48.1%的患儿CSF细胞学>500 mm3,62例(48.9%)患儿CSF中性粒细胞>50%,81 例(63%)患儿CSF糖<2.2mmol/l,103例(79.8%)患儿CSF蛋白>0.41 g/1,66例(59%)患儿CSF乳酸>2.1 mmol/1,24例(36.4%)脑脊液乳酸水平升高的患儿脑脊液培养阳性。乳酸与脑脊液培养阳性的相关性(p=0.02)。CRP水平超过70mg/L60例(50%),8-69mg/L者40例(34%)。37例(63.7%)硬膜下积液患者CRP>70mg/L,87例(85.5%)患儿乳酸脱氢酶(LDH)>230U/L。PBM病原菌阳性例数为48(37%),血培养和脑脊液培养中最多见的是葡萄球菌21%,肺炎链球菌19%,B组链球菌15%,大肠杆菌13%,检出率较低的为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沙门氏菌种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为100%,苯唑西林62%,阿莫西林50%,氨苄西林舒巴坦38%以及头孢曲松38%。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氯霉素、美罗培南和利奈唑胺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敏感。129例患儿颅脑磁共振检查中90例(70%)MRI结果异常,其中包括硬膜下积液62例(48%)、脑积水15例(12%)、大脑异常信号11例(8.5%)、脑脓肿2例(1.5%)。98例发生早期并发症(76%),包括硬膜下积液、癫痫发作、发育落后、四肢乏力、贫血、脑积水各占48%、43.4%、35%、28%、24%和 12%。结论:腰椎穿刺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明显降低了病原学的检出率。在过去5年余年间,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B组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是导致化脓性脑膜炎最主要的病原体。年龄<1岁,男性和农村与化脓性细菌性脑膜炎密切相关。脑脊液培养仍是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明确致病菌及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手段。明确诊断,鉴别致病微生物,并测试抗生素敏感性,以合理化和个性化的治疗是必要的。腰椎穿刺前抗生素使用率高,所以病原检出率低,入院前约有79%患儿服用抗生素,病原菌阳性率48%。脑脊液革兰氏染色、脑脊液分析(葡萄糖、蛋白、乳酸)、抗原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降钙素原是诊断化脓性脑膜炎的重要辅助手段。在世界范围内,PBM的高发病率和耐药性常导致治疗失败。因此经验性用药应根据当地的耐药谱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