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骨骼测量学、人种学、齿学人类学、古病理学和食谱分析等方面入手,结合考古学和古 DNA 研究成果,对河北阳原姜家梁新石器时代人骨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全文共分十章。第一章 《绪论》。简要介绍了泥河湾盆地的地理位置,回顾了该地区史前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姜家梁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地理位置及其考古学研究成果。综述了以往周临地区不同考古学文化的人类学研究成果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第二章 《性别和年龄鉴定及人口寿命研究》。阐述了性别和年龄鉴定的意义。计算了姜家梁新石器时代人群的死亡年龄分布和平均寿命。从考古学、人口学和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了人口性别比例构成和性别间寿命差异的原因。第三章 《头骨的连续性形态特征研究》。对姜家梁新石器时代头骨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姜家梁新石器时代人群应属于蒙古大人种的范畴。第四章 《头骨的非连续性形态特征研究》。对姜家梁新石器时代遗址头骨的非连续性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综合以往学者在颅骨非连续性形态特征方面的研究成果时,发现在某些性状的解释上还存在空白,某些性状的命名还存在分歧。基于此种现状,本文填补了某些性状在解释上的空白并建议了观察性状的标准命名以利于今后研究。为了对新的非连续性形态特征进行筛选,本文在以往的研究成果上,对姜家梁新石器时代颅骨和其他古代人群的颅骨上的三项新性状进行了研究,并逐一分析了各个性状在人种学研究上的意义。 267<WP=278>第五章 《牙齿非连续性形态特征的观察与研究》。运用齿学人类学方法对姜家梁新石器时代头骨的牙齿进行了非连续性形态特征的观察与研究。从现代南北方两个牙型的差异性结合这两个类群的种族特征来看,似可说明人种特征与牙齿人类学特征之间确实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相关性。 第六章 《头骨的测量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姜家梁新石器时代人群是一个同种系(蒙古大人种)多类型的复合体。 第七章 《姜家梁居民与中国其他先秦时期居民的关系》。 对姜家梁人群和其他先秦时期人群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朱泓先生所提出的有关先秦时期中国古代人群划分体系的合理性,并进一步指出了其体系中的古华北类型居民和古西北类型居民在某些特征上的显著区别。通过形态学研究和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姜家梁新石器时代人群的体质特征与新石器时代的庙子沟文化人群、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人群等古华北类型居民较为一致。 第八章 《古病理学研究》。系统而详细地研究了姜家梁新石器时代人骨地古病理学现象,并依据相关文献分析了这些古病理学现象产生地原因。对于未知原因的古病理学现象也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客观地分析了其可能产生的原因。 第九章 《食谱研究》。阐述了食谱分析的重要意义。对姜家梁新石器时代 17 个个体的人骨进行了 9 种微量元素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姜家梁新石器时代居民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但这 17 个个体在摄取食物的方式、种类、和数量上可能存在差异,或许暗示这个群体中确实存在食物占有和分配上的差异某些或者是某种饮食习惯上的差异。 第十章 《身高的推算》。研究结果表明,姜家梁新石器时代居民身高在北方群体的范围内,表明从旧石器时代至现代,中国南北方居民在身高上确实存在着“北高南低”的现象。 第十一章 《余论》。本章主要讨论了体质人类学自身的研究模式多元化问题以及与其他学科进行合作研究问题。对于论文中存在的若干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性的检讨,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和改进这些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