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文字学著作,全书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六书理论分析汉字,对中国文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书中不少汉字并不能完全纳入六书系统,而是介于形声和会意之间。从几个构件都表意这个角度看,这些字应属会意字;从字中一个构件标音这一角度看,又属于形声字。对这一类汉字,许慎在注解中往往有“亦声”二字,因此后人习惯称此类汉字为“亦声字”,把这一汉字理论称为“亦声说”。 “亦声字”这一概念,是对传统六书理论的大胆突破,提出后得到了历代学者的普遍认同。徐铉、徐锴校改说文,除保留原书亦声字例外,又对其他一些汉字也运用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宋代郑樵主张“六书相兼”之说,戴侗主张“六书推类”之说,虽然没有使用“亦声字”这一概念,但其结论中都包含“亦声说”的成分。清代“说文四大家”除桂馥以外,都对《说文》中的亦声字给予肯定,并用新的例证扩充了其外延。二十一世纪的学者也大都对许慎的“亦声说”给予积极评价,并对亦声字产生的根源作了深层探讨。 本文旨在对《说文解字》亦声字的研究作一次比较全面的归纳和梳理,同时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概论,分两章。第一章探讨了亦声字的几个基本问题。首先明确了亦声字的概念,接着把亦声字分为以形声为主的亦声字和以会意为主的亦声字两大类,并分别对其产生的根源作了探索。接着又分析了亦声字与声训、右文说及同源字的关系,认为亦声字的训释属于声训的一种特殊形式,“亦声说”是右文说的先声,亦声字和其声符字都是同源字(词)。最后阐述了亦声说的价值和影响,指出亦声说是对六书理论的发展和补充,亦声字揭示了部分形声字声符具有示源功能,对汉语语源探索具有重要启示作用。第二章回顾了亦声字的研究历程。先总结清以前学者的研究,包括二徐、郑樵、戴侗等人;再总结清代学者的研究,主要是“说文四大家”;最后总结了二十一世纪学者的研究。 第二部分为释例。文章从《说文》大、小徐本以及清人《说文》注解中择取亦声字例证共四百余条,并以韵部为序作了精心编排。同时对每个例字作了程度不同的分析,重点在于指明亦声字与其声符字之间语义、语音上的联系,证明“亦声”之名不虚。 第三部分为总结。从第二部分的大量例证中总结出三个结论:其一,亦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