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CT纹理分析在腮腺常见上皮源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初步研究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的3D纹理分析技术在鉴别腮腺常见良恶性上皮源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经病理证实患有腮腺常见良恶性上皮源性肿瘤患者的CT增强动脉期图像资料。选取动脉期图像导入开源软件ITK-SNAP逐层勾画出肿瘤的边界,得到三维可切割图像,再使用MATLAB2017b软件进行纹理特征提取,获取整个瘤体的纹理参数特征。两两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相关纹理参数值:平均值(mean)、均匀度(uniformity)、能量(energy)、熵(entropy)、偏度(skewness)、峰度(kurtosis)、对比度(contrast)、相关性(correlation)、熵和(sum entropy)、熵差(difference entropy)之间的差异,P<0.05的纹理参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利用频率变量绘制并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作为肿瘤的特异性、准确性及敏感性的评价标准。结果(1)腺淋巴瘤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间熵和、熵、平均值、对比度、熵差、能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腺淋巴瘤组熵和、熵、平均值、对比度、熵差、能量均高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P<0.05);(2)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组间平均值、均匀度、能量、熵、相关性、对比度、熵和、熵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腺淋巴瘤组平均值、能量、熵、相关性、对比度、熵和、熵差高于多形性腺瘤组,而多形性腺瘤组均匀度高于腺淋巴瘤组(P<0.05);(3)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与多形性腺瘤组间平均值、均匀度、能量、熵、相关性、熵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平均值、能量、熵、相关性、熵和高于多形性腺瘤组,而多形性腺瘤组均匀度高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P<0.05)。(4)腮腺腺淋巴瘤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平均值的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781,特异度为71.1%,灵敏度为73.8%,最佳阈值为80.88;(5)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组能量的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910,特异度为96.1%,灵敏度为73.8%,最佳阈值为42558500;(6)腮腺多形性腺瘤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组能量的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742,特异度为86.3%,灵敏度为55.6%,最佳阈值为31563064。结论(1)基于CT图像的3D纹理分析定量参数熵和、熵、平均值、对比度、熵差、能量能够有效鉴别腮腺腺淋巴瘤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2)平均值、均匀度、能量、熵、相关性、对比度、熵和、熵差能够有效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3)平均值、均匀度、能量、熵、相关性、熵和能够有效鉴别腮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与多形性腺瘤。(4)根据联合AUC、敏感度、特异度综合分析得出,平均值是鉴别腮腺腺淋巴瘤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较为理想的纹理参数;(5)能量是鉴别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较为理想的纹理参数;(6)同时,能量也是鉴别腮腺腺淋巴瘤与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相对较为理想的纹理参数。第二部分腮腺淋巴结结核的影像学表现研究目的探讨腮腺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表现、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腮腺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如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结核接触史、临床误诊率、相关辅助检查超声、胸片、PPD(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及CT和/或MR图像,观察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强化方式、邻近腮腺筋膜及皮肤的变化情况、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分布情况等影像学表现,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分析。结果该组腮腺淋巴结结核患者中年轻人(年龄<50岁)占72%。80%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亦无确切结核病暴露史。临床误诊率高达64%,影像学误诊率达60%,其中CT和MRI误诊率分别为71.4%和42.9%。本组病例共发现43个病灶,38(88.4%)个病灶累及浅叶,14例(56%)为多发病灶。结核病灶同侧腮腺筋膜改变有4种类型:局部增厚(40%,n=10);局部破溃伴邻近皮肤增厚(28%,n=7);局部隆起(20%,n=5);没有改变(12%,n=3)。25例病例中有14例(56%)出现颈部淋巴结病,6例(24%)为双侧淋巴结病,淋巴结最常受累的区域为Ⅱb区(n=11),Ⅱa区(n=9)和Ⅲ区(n=7)。在CT图像上病灶有4种强化方式:均匀强化(37.1%,n=13)、不规则囊性强化(37.1%,n=13)、厚壁环形强化(14.2%,n=5)和花环状强化(11.4%,n=4)。MRI上病灶信号: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呈等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呈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呈明显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呈低信号。结论腮腺淋巴结结核在临床上和影像上易误诊为腮腺肿瘤。腮腺淋巴结结核好发的位置为腮腺浅叶,好发的人群为PPD皮肤试验阳性及伴有颈部淋巴结病的年轻人,CT及MRI图像上病灶同侧腮腺筋膜及病灶周围腮腺实质的水肿有助于腮腺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