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岛是中国近代的重要城市,在近代发展过程中,青岛的建筑形态及城市形态独具特色。德租之前,青岛位于中国的边陲,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但在19世纪末,德国基于自己远东扩张的战略,已经关注到青岛地区,并且多次派人进行实地考察。1897年借口巨野教案,德国出兵占领青岛,1898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德胶澳租借条约》,租借胶澳地区99年。德租时期青岛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建设,重点建设了港口和铁路,并且施行了严格的分区规划制度,由此奠定了青岛城市发展的基础。然而,青岛的南北发展势差也在此基础上形成,并在以后的岁月中不断凸显,形成了城市南北两极发展极不均衡的局面。德国殖民者在统治青岛期间,采取了先进的土地管理制度,增加了财政收入,有效地遏制了恶意炒卖地皮的现象,保障了城市协调有序的发展。在德国占领青岛的短短十六年间,青岛的城市设施全面发展,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工业建筑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德国人也带来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建筑管理机制。从建筑风格来看,当时欧洲正酝酿产生新的建筑风格,尤其在德国,新艺术运动蓬勃发展,德国建筑师也将其运用到了青岛建筑;同时由于其殖民文化的政策,德国人将具有鲜明日尔曼传统风格的建筑形式带到了青岛。于是,青岛成为德国建筑在海外的展览场。在青的许多德国建筑师具有很高的建筑修养和设计水准。中外建筑的融合是青岛建筑发展的重要特点。德租青岛的最初几年,青岛地区社会各方面均表现出强烈的文化对立沖突,甚至演变为武力事件。德国殖民当局随后改变了殖民政策,采取了较为温和的策略,以缓和社会矛盾。这一时期,在建筑细部、建筑群体、建筑空间等许多方面存在着建筑文化的融合现象。从建筑功能上看,随着新兴行业的产生,也出现了新型的建筑功能类型,他们也同样表现出强烈的文化碰撞和互融。青岛合院式住宅是中国近代建筑中独特的居住建筑形态,它的形式介于北方的四合院与上海的里弄之间,其产生的原因归咎于青岛小港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德国人的城市规划形式。其建筑形式、空间形式、街区的特色对青岛的城市和市民的性格心理的长远影响。该类建筑的保护与利用也成为急需解决的课题。青岛建筑研究的其它方面也有待继续开展,如:德租之后青岛近代建筑发展状况,德国建筑在近代中国的发展状况及其影响,青岛与德国本土建筑的差异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