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妮·莫里森四部小说中三种黑人家庭模式之女性主义解读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gde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被公认为是当代美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其作品中,莫里森着重探讨了在以白人为主体的男权社会中黑人女性的经历与地位以及黑人两性之间的关系。   国内外已经从各种角度对莫里森的作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鲜有评论者关注其小说中描述的不同黑人家庭模式。本文选取莫里森早期和中期创作的四部小说《最蓝的眼睛》、《秀拉》、《所罗门之歌》与《宠儿》,探讨这四部小说中三种不同的黑人家庭模式即传统的父权制家庭,有违常规的女性之家与理想的两性平等的家庭。莫里森在作品中通过对传统父权制家庭的解体和极端女性家庭尝试的尝试,证明这两种家庭模式都有其弊端,理想的黑人家庭模式应是建立在两性和谐共处、平等以待的基础上,这体现了莫里森独特的女性主义思考。   本文首先揭露了黑人传统家庭受到父权制与白人种族歧视的双重压迫。《最蓝的眼睛》中布里德洛夫一家与《秀拉》中奈尔和裘德的家庭是典型的美国黑人父权制家庭。传统的父权制家庭的文化范式为男性主宰、女性服从,男性优越、女性低劣。几千年来,在这种父权制文化语境中,女性一直处于被支配、失语的状态,这种家庭模式无疑给女性带来极大的痛苦。另一方面,美国黑人男子在白人男性控制的工作环境中,往往被视为下等公民而被剥夺了诸多权利,于是男性气质被种族主义击垮,许多黑人男性龟缩在精神创伤中逃避男性责任、膨胀男权意识,要么从黑人女性身上寻求庇护与安慰,要么把对白人社会的种种不满发泄到黑人女性及家庭成员的身上,这些更加加速了父权制家庭的解体。父权制家庭所遭受的深重苦难甚至发展到最终解体变化的过程体现了莫里森对父权制文化以及白人种族歧视的深刻批判。   本文其次探讨了四部小说中另一种独特的家庭模式--黑人女性之家。莫里森对这几种不同的女性家庭的不断塑造正是她对女性自我意识和主体存在方式的不断探讨。与传统家庭形成鲜明对比,《秀拉》中的伊娃家以及《所罗门之歌》中的派拉特之家,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父权制文化,然而,这些家庭却有着致命的弱点—伊娃家虽然全由女性组成,但它秉承的仍旧是父权制思想,秀拉郁郁而终也因其最终给自己套上了父权制婚姻的枷锁;派拉特祖孙三代组成的女性之家虽然彻底摆脱了父权制的束缚,但哈格尔的猝然长逝也意味着男性的缺失注定了女性家庭的终结。   本文最后分析了理想的黑人家庭模式—《最蓝的眼睛》里的麦克迪亚夫妇与《宠儿》中塞丝和保罗·D再次共同组成的家庭都是建立男女平等和谐共处的基础之上。虽然贫困潦倒,但麦克迪亚夫妇享有同等的家庭地位,他们共同劳作、共同承担抚育后代的责任,完全不受父权制与种族歧视的影响;保罗·D在黑人社团的帮助下最终醒悟过来,摒弃了先前的男权思想,重新回到了塞丝身边,并决定与塞丝共同分担一切。有了爱和理解作基础,在塞丝和保罗·D再次共同组成的家庭中,我们看到了一线希望之光。在此莫里森似乎表明,由单一女性组成的家庭并不是正常的家庭模式,而两性平等互相扶持似乎才是理想的出路。   通过比较分析这四部作品中的三种黑人家庭模式,莫里森揭露了父权制给家庭带来的巨大灾难,也指出了由单一女性组成家庭的致命缺陷,最终认为:理想的黑人家庭模式应该摆脱父权制与白人文化的双重桎梏,建立在两性和谐平等的基础之上。莫里森独特的女性主义思考体现在其对这三种家庭模式的并置与对比中。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莫里森并没有一味强调男女两性的对立,她为我们阐明了:男女平等相爱,和谐共处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所在。
其他文献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本论文旨在对空间方位词OUT的空间隐喻和空间隐喻拓展进行分类,从而进一步分析和诠释它们的空间隐喻意义是如何从原始空间意义转化而来的。   从传统意义
《奥德利夫人的秘密》是玛丽·布莱登的代表作之一,国内外学者从叙述学、自然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以及社会和文化角度对它做过很多研究,但是认为这部小说的文本是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