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最宝贵、特殊和稀缺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以及质量差异的普遍性,各个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决定了土地属性和土地利用方式都存在着区域差异。正是由于土地差异性的存在,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结构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空间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城市运行的效率。武汉城市圈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圈逐渐面临土地资源紧张、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问题,要加快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对合理调整和优化其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和布局提出迫切的要求。本文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视角,研究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背景下的土地资源空间结构和布局问题,探寻相应的优化策略,对于武汉城市圈土地资源的有效和合理配置,加快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两型社会、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阐述了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理论等基础理论,着重探讨了两型社会与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布局的内在联系。其次,在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综合比较、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景观、经济和生态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究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中城市圈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现存的问题。最后,在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目标,构建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理念的指标体系,运用SOM神经网络对武汉城市圈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将其划分为为中东部沿江城镇集中发展用地区、西北部平原集约土地利用区和东、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区,以实现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的优化,并从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群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