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妨碍是指在成就情境中,个体为保护自我价值感对即将到来的失败预先制造借口、设置障碍,其实质是一种消极的短期适应性行为,从长远看不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本研究通过对202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自我妨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发现: 1.大学生自我妨碍现象比较普遍。大学生自我妨碍在性别、学科、独生否上主效应不显著,性别与学科、性别与独生否、独生否与学科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2.男女大学生在强迫因子、焦虑因子、抑郁因子和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科的大学生在人际敏感因子、强迫因子、抑郁因子、恐怖因子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工科和文科学生在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恐怖因子上差异显著;理科和文科大学生在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上的差异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只在人际敏感因子和恐怖因子上差异显著。 3.大学生自我妨碍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其中自我妨碍与心理健康的9个因子的相关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中自我妨碍与心理健康总分相关度最高;与心理健康9个因子中的相关度由高到低排序:焦虑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强迫因子、躯体化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和偏执因子。自我妨碍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高自我妨碍水平组和低自我妨碍水平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这进一步说明个体自我妨碍水平影响其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