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双翅目昆虫在荷期坦奶牛集中饲养中产生的危害,从行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机制等方面研究其产生危害的机制。实验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双翅目昆虫的分类鉴定、季节消长和嚣张期一日动态研究,从2009年的4~10月每月选取6~15d,作为一个实验期,共七个实验期。在内蒙古旭日牧场每天8次在不同的时间点记录奶牛场环境温度、湿度,同时,在此时间点通过定点、定人的方法采集双翅目昆虫。结果:奶牛场双翅目昆虫各月的种类与数目不同,主要包括蝇和蚊两大类,但主要是由蝇类组成,而蝇类主要包括家蝇和厩螫蝇两种。7月、8月、9月是双翅目活动的数量高峰即嚣张期,嚣张期一天的主要活动时间为8:00~17:00时,家蝇的数量高峰也出现在7~9月份,而厩螫蝇数量高峰则出现在9月份。第二部分双翅目昆虫的活动诱发奶牛产生社会性聚集行为,实验与观察昆虫的实验期同步,按照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气质类型相似的原则,每月选择(二胎约4岁)泌乳前期、中期和后期健康荷斯坦奶牛各4头,共12头实验奶牛。采用肉眼目测与摄像机跟踪摄像相结合的方法对侵袭奶牛的双翅目昆虫数目和奶牛的护身行为进行观察。结果:7月、8月、9月是双翅目昆虫侵袭奶牛最为严重的时期,其侵袭奶牛双翅目昆虫的数量(只/20min)显著高于6月、10月(P<0.05),极显著高于5月(P<0.01);侵袭奶牛的家蝇的数量高峰在6月、7月、8月,其中7月家蝇的数量显著高于6月(P<0.05),与8月无显著差异(P>0.05);而侵袭奶牛的厩螫蝇的数量高峰出现在9月份,9月份厩螫蝇的数量显著高于8月和10月(P<0.05)。奶牛受到双翅目昆虫的侵袭时,首先从行为上发生改变,不断摆尾、扇耳、颤动皮肤、甩头、抬腿来躲避双翅目昆虫的侵袭,随着昆虫密度的增大,奶牛的护身行为频率也不断增大。其中,摆尾是动物躲避双翅昆虫的侵袭频率最高的护身行为。9月下旬,当奶牛向阳体侧厩螫蝇的数量达到25只/min时,奶牛产生社会性聚集行为来共同对抗厩螫蝇的侵害,奶牛聚集行为发生频率、聚集行为持续时间与侵袭奶牛体侧厩螫蝇的数量正相关。第三部分双翅目昆虫的活动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实验设计同第二部分。每个实验期结束时采集奶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月份是奶牛受厩螫蝇侵害最为严重的时期。各月的平均奶产量、乳脂率显著下降(P<0.05),同时,牛奶中体细胞数量显著升高(P<0.05)。第四部分双翅目昆虫的活动对奶牛神经内分泌和免疫机能的影响,实验设计同第二部分,每个实验期结束时采血并进行分析。结果:9月份,双翅目昆虫诱发奶牛产生聚集行为时,心率对其应答是心动过缓;各月的直肠温度无显著差异(P>0.05);各月血清中的ALD、CK、LDH、GPT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γ-GT的含量5月显著高于6月、7月、9月和10月(P<0.05),CPK的含量9月显著高于5月、6月和10月(P<0.05)。9月份,奶牛血清中的NE和EPI含量与7月份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其它各月(P<0.05);CRH含量9月份显著高于10月(P<0.05);ACTH含量9月份与除5月以外的其它各月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COR含量9月份最低,与其它各月相比差异显著(P<0.05); TRH、T4含量各月之间无差异(P>0.05);T3含量9月份极显著低于7月份(P<0.01),与7月、8月份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TSH浓度9月份显著低于10月份(P<0.05); PRL含量9月份显著低于6月份(P<0.05),与7月、8月份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GH含量9月份显著低于7月份(P<0.05),与8、9月份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INS含量各月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奶牛血清中IL -1β浓度9月显著高于5月(P<0.05);IL-2浓度各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IL-6浓度9月显著高于10月,与5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IL-8浓度9月份最高,显著高于8月以外的其它各月(P<0.05);TNF-α浓度9月份显著高于其它各月(P<0.05)。CD3+T%含量9月份显著低于除10月以外的其它各月(P<0.05);CD4+%含量也是9月份最低,显著低于6月、7月份(P<0.05);CD8+T%含量9月份显著低于7月(P<0.05),与8月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6月、10月份(P<0.05);CD21+B%含量9月份显著高于7月、8月份(P<0.05),但与6月、10月份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D4+/CD8+T比值7月、9月最高。9月份双翅目昆虫中的厩螫蝇诱发奶牛产生社会性聚集行为时,奶牛的产奶量和乳脂率分别比产奶量最高的6月份下降了33%,1.69%,而体细胞总数则升高到66万个/ml,同时,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发生改变来对抗应激,奶牛能量的分配已从生产转向生存与生产并存。此时,奶牛产生的应激属于恶性应激,不仅影响奶牛的福利,也影响牛奶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