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浸润性乳腺癌,约占乳腺癌发病率的2.6-6.0%。其低发病率使得分析临床预后及病理特征十分困难,治疗一般根据乳腺癌常规诊疗规范及医师临床诊疗经验进行。既往文献报道针对乳腺IMPC成分比例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结论不一致,本研究针对乳腺IMPC成分比例与患者预后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对乳腺IMP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帮助。方法:1.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246例乳腺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通过电话或查阅门诊复查资料随访,统计患者最近一次的复查情况(如:影像学资料等)及后续内分泌治疗情况等。随访截至2019年7月1日。2.采用免疫组化评价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及其他指标;肿瘤细胞核染色阳性率>1%诊断ER、PR阳性。HER2(-)为HER2免疫组化染色0、1+及2+加做FISH(-);HER2(+)为2+加做FISH(+)及HER2免疫组化染色3+。3.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SPSS,Inc,Chicago,IL,USA)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总体率(或构成比)的差别由χ2检测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计算;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通过log-rank检验、Kaplan-Meier法来进行对无病生存、总生存进行分析,评估其意义。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HER-2表达阳性、4枚及以上淋巴结转移、乳头侵犯的患者较HER-2表达阴性、4枚以下淋巴结转移者、无乳头侵犯预后差。其中乳头侵犯为乳腺IMPC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2.246例乳腺IMPC患者的5年DFS为79.6%,5年OS为78.2%。IMPC成分占比>50%组的5年DFS率低于IMPC成分占比≤50%组(76.5%vs.83.6%,P=0.042),IMPC成分占比>50%组的5年OS率显著低于IMPC成分占比≤50%组(74.1%vs.81.6%,P=0.029),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246例患者中,未行放疗较行放疗者的DFS(χ2=5.219,P=0.022)、OS(χ2=3.963,P=0.047)低。乳头侵犯患者中,未行放疗较行放疗者的DFS(χ2=6.541,P=0.011)、OS(χ2=6.455,P=0.012)低。A组患者中,未行放疗较行放疗者的DFS(χ2=6.566,P=0.010)、OS(χ2=5.263,P=0.022)低。4.246例患者中接受内分泌治疗患者与未接收内分泌治疗的患者的DFS差异(χ2=0.433,P=0.510)无统计学意义,OS(χ2=4.259,P=0.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乳腺IMPC作为一种发病率低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具有淋巴结转移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乳头侵犯提示预后较差。2.乳腺IMPC成分比例>50%提示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注意。3.放疗可以控制局部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IMPC成分比例>50%或乳头侵犯的患者,术后辅助治疗中放疗的应用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4.在乳腺IMPC总体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的情况下,ER、PR阳性、接受内分泌治疗仍能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