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聚集体内除磷菌的原位生物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e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电极是一种微型传感器,具有尖端细小、检测限低、响应时间短、精确度高等特点,是研究水处理过程中污泥聚集体内部物质传质与降解规律、动力学特征及微生物原位活性的强有力工具。本文为了更加深入且直观的了解PO43--P在活性污泥聚集体内部的转化规律,自制了磷酸盐及ORP微电极,从微观层面上研究了A2/O工艺和SBR反硝化除磷工艺中活性污泥聚集体内除磷菌的原位生物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得到以下成果:(1)分别利用金属包裹法和低熔点合金电镀法,制备了磷酸盐微电极和ORP微电极。电极尖端小于25μm,线性回归系数均在0.99以上,响应时间小于65 s,且有着较好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微电极性能良好。(2)利用磷酸盐、ORP、DO微电极探究了反硝化除磷系统污泥聚集体内除磷菌的原位生物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厌氧前期最大净体积释磷速率为3.29 mg·(cm3·h)-1,在0~1600μm范围内均保持较快的释磷速率。厌氧后期较于前期,整体释磷速率下降,最大净体积释磷速率降至1.59 mg·(cm3·h)-1,且释磷区域主要集中在0~700μm。缺氧前期净体积吸磷速率较大,最大为1.09 mg·(cm3·h)-1。在缺氧后期,0~800μm范围内净体积吸磷速率维持在0.1 mg·(cm3·h)-1左右,随着污泥深度的增加,吸磷反应几乎停止,在18002500μm范围内污泥发生“二次释磷”现象。(2)分别研究了初始COD浓度及初始NO3--N浓度对厌氧条件及缺氧条件下污泥聚集体内除磷菌原位生物活性的影响,发现:当厌氧段初始COD浓度由100升至350 mg·L-1时,最大净体积释磷速率由2升至3.2 mg·(cm3·h)-1,快速释磷区域由0~800μm增至0~1700μm,快速释磷区域向污泥深处延伸。当缺氧段初始NO3--N浓度由25提高至50 mg·L-1时,最大净体积吸磷速率由0.83提升至1.53mg·(cm3·h)-1,且快速吸磷区域由0~600μm增至0~1300μm,快速吸磷区域向污泥深处延伸。(3)利用磷酸盐、ORP、DO微电极探究了A2/O工艺污泥聚集体内除磷菌的原位生物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如下:(1)释磷反应主要发生在厌氧阶段,最大净体积释磷速率为2.88 mg·(cm3·h)-1。在缺氧阶段污泥虽然在不断释磷,但释磷反应较微弱,最大释磷速率为0.83mg·(cm3·h)-1,且主要发生在0~500μm范围内,污泥深处几乎不释磷。好氧前端吸磷反应主要发生0~1500μm范围内,最大净体积吸磷速率为0.29 mg·(cm3·h)-1。好氧末端,净体积吸磷速率几乎为0,吸磷反应几乎停止。(2)分别研究了初始NO3--N浓度及初始DO浓度对A2/O工艺缺氧条件下和好氧条件下污泥聚集体内除磷菌的原位生物活性的影响,发现:随着NO3--N浓度由4升至15 mg·L-1,最大净体积释磷速率由0.97降至0.26 mg·(cm3·h)-1,呈逐渐降低趋势,主要释磷区域由0800μm降至0~300μm。当DO浓度由1增加至4 mg·L-1时,最大吸磷速率由0.07上升至0.31 mg·(cm3·h)-1,且快速吸磷区域扩散至0~800μm。由当DO浓度上升至6 mg·L-1时,最大吸磷速率无明显变化,但快速吸磷区域向污泥絮体深处延伸300μm左右。
其他文献
在循环载荷的作用下,复合材料板易产生疲劳损伤,引起位错和裂纹萌生的微观变化,降低结构强度,若不能进行及时检测与评估,裂纹损伤将在负荷下加速扩展,甚至造成结构性断裂,引
设B是一右R-模类.本文首先引入投射余可解的n-强Gorenstein B-平坦模,讨论了这类模的同调性质;其次,引入了相对于对偶对(x,y)的n-强Gorenstein平坦模;同时,给出了相对于完全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领域发展迅速,并取得很多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大多以文献的形式存在。为了解领域发展趋势,发现影响领域发展的重大事件,并对事件之后领域发展走向进行分
环境变化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背景,也是人类史前文化兴衰的重要推动因素。研究过去全球变化(PAGES:Past Globe Changes)与人类适应的关系,对于目前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人类社会的响
石油工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战略十分重要。我国虽然领域广阔,但石油资源十分匮乏,人均占有量很低,所以能源效率的提高对于我国十分紧要,而其中能源数据建模和效率评价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乙烯生产在石化行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乙烯生产为例进行研究。传统的能效评价方法如数据包络分析(DEA)无法对有效决策单元进行区分,并且没有考虑到在乙烯生产过程中诸多外在环境因素对效率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
本文运用构造法,通过群G来构造强正则图ΨG,并进一步研究得到所构造强正则图ΨG的一些性质,结合配型理论证得概型χG是舒尔的一个充要条件.对于任意群G(|G|=m),可由群G构造强
钛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比强度、高比模量和良好的高温性能等优点,契合航空航天和高性能汽车等多个领域对于轻质耐热高强结构材料的要求,呈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但传统增强相均匀
DNA结合蛋白对DNA修复、DNA复制和DNA修改等生命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使用X射线晶体等实验手段解决预测DNA结合蛋白的问题不仅费时且成本高。目前已经提出很多仅基于序列信息
本课题旨在获得一种适用于350℃腐蚀环境下,具有高强、高韧、高硬度及耐磨、耐腐蚀的马氏体不锈钢。本文在1Cr15Ni3Mo2Cu2W1VN马氏体不锈钢的基础之上,去掉强化元素钼、钨和
地震灾害是我国川滇地区破坏性大的自然灾害,仅近10年来就发生了三次破坏性很大的地震,对当地人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给工业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业等都带来了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