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一线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着基础教育教学的质效,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现阶段,广大基层学校已经基本完成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但在实际工作中还缺乏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可行路径。广大一线教师接受过信息化教学方面的专业培训,但在实践过程中依然缺乏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有效方法。基于此,本研究依托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育公益项目,在深圳壹基金、苹果公司和笔者所在学院的三方合作下,在雅安市一所基层学校(T小学)展开。从整校推进的角度出发,探索适应基层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构建能力观测评价体系,致力于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希望能为同类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提供参照。本研究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第一章,是论文的基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内容、思路和方法等,并且对相关的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大致梳理,为后续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第二部分由本文的第二章、三章构成,是论文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分析、信息化教学能力常态观测体系构建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提出。第二章首先综合考察了已有相关研究和相关权威标准,总结提出适合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本研究中根据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所经历的“准备—实施—评价”的基本流程划分了九项微能力。然后基于“凯米斯行动研究模式”构建了观测评价体系,由研修共同体借助课堂观察技术等方法收集、记录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教学、教研的资料和常态数据,探索教师六项易于观测的微能力的发展情况。第三章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以及实地观察、访谈了解T小学信息化教学现状,总结出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因素,并从整校推进的角度提出适应基层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第三部分包括本文的第四章和第五章,是论文的实践探索部分。主要是采用行动研究法将所提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和能力评价体系应用于T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选取两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教师为个案,对其三轮信息化教学实践中的各项微能力所对应的常态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实践过程是对策略和评价体系补充和修改的过程。实践结果表明,两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因学科不同和实践前能力发展所处阶段不同,两名教师的微能力发展情况存在差异。第四部分为本文的第六章,从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效果、常态观测评价体系的实施情况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应用这几方面对研究进行了总结,也指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