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晶的制备方法以及晶化一直备受关注。实验通过NiTi合金的高压扭转变形,成功由固态晶体合金不经液化过程制备成了非晶合金,通过XRD、正电子谱、DSC以及TEM测试方法对晶体合金非晶化过程组织结构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并且结合热力学与动力学对该过程的机理进行探索,初步建立热力学模型,另外,探索晶体与非晶之间的结构关系,希望总结出晶体与非晶的内在联系,为建立晶体-非晶统一体系打下基础。通过观察原始样、5圈、10圈、15圈以及25圈样品的XRD图以及TEM衍射图,发现:随着应变量增加,原始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由粗晶转变为纳米晶,继而向非晶结构转变。15圈出现明显的非晶晕,继续增加应变量,微观组织结构又发生变化,出现晶化,析出晶相。而这种现象在文献中鲜有记录。通过正电子寿命谱的分析,得出高压扭转变形引入缺陷,随着应变量增加,缺陷不断增加,高压扭转作为剧烈塑性变形的代表,会大量引入缺陷,而在5圈时,小缺陷已经接近饱和状态,随着应变量进一步增加,继续引入大缺陷,且大缺陷的数量明显增加。DSC曲线可以推测位错等缺陷结构存储能比非晶结构的存储能要大。晶体结构中位错等缺陷结构的稳定性比非晶结构还要差。本实验利用热力学理论解释非晶化的原因,并且通过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结构、能量等相应的关系,利用热力学知识建立晶体和非晶体统一标准的参量指标模型,通过对塑性形变引起非晶化的理论分析,得出具体的非晶化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非晶TEM、XRD图谱,得出“非晶面”间距,不是某一定值,而是一个范围,其中,非晶漫散峰最高峰对应的面间距与组成元素密堆积面面间距的加权平均值之间成正比关系,非晶短程序由主元素决定,另外,其他元素的掺入引起短程序结构的畸变。由此可知,非晶与晶体紧密相连,结合实验结果,得出高压扭转过程不断引入位错,位错含量很大,使晶体的混乱度增加,面间距开始变化,位错含量慢慢变大,混乱度不断增加,面间距不断变化,由一个固定值,变成一个范围。当混乱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通过XRD结果为一个非晶漫散峰,观察TEM的衍射峰结果为非晶晕,此时,也就形成了非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