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国学生在阅读中文时常会出现断词错误或字字停顿的现象,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多阅读上的问题和障碍。因此,外国学生在阅读中文句子时的词语切分表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实用意义。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针对词语切分进行的研究还很少,研究成果还不够丰硕,所以本论文拟对外国学生被试在阅读中文句子时的词语切分表现做一个探讨。本文试图在对相关文献及以往研究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之上,探讨以下问题:外国学生对中文文本字与字相连的呈现方式的主观看法;具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外国学生在阅读汉语句子时的词语切分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如何解决。绪论部分对有关中文词语切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由于汉语没有足够的形态来确定“词”的边界,目前为止,学界对“词”的分词规范尚未统一,普通人与专家的“词感”也不尽相同。鉴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外国学生,本文按照普通人分词“从宽”的原则,采用“词语”的概念。论文中所使用的“词语”,包括词汇、短语,也就是说,成语、框式结构、专有名词、双音节和三音节偏正结构、动宾结构、动补结构也都从属于本文讨论的“词语”范围。词语切分概念最早出自计算语言学,本论文将此概念运用到中文文本阅读上,主要针对外国学生的中文阅读,并以提高其阅读能力为目的。本文采用“词语”概念作为切分单位,以描述外国学生阅读中文文本时识别词或短语的手段。另外,与其他相关研究相比,本文在实验设计上做了以下改变:(1)选取已经通过了 HSK4级、5级或6级的外国学生作为被试,被试具有一定的词汇量。为确保每组学生内部水平的基本一致,本文对被试进行了 HSK5级词汇水平测试,最终将被试分为词汇水平较高组和词汇水平较低组。(2)实验所选用的例句均来自于2012年和2013年的八套HSK5级真题。本文第二章对被试阅读中文文本的主观态度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问卷更直观地了解中文文本呈现方式对被试汉语习得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被试认为中文文本的呈现方式会干扰他们的阅读,而按词语切分好的文本应该会有助于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被试认为,对阅读中文文本的不习惯会随着自身汉语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弱,但也有水平较高的学生认为自己在阅读中基本不会因为词语切分的问题而影响阅读。第三章考察了被试在阅读30句中文句子时的词语切分情况。一方面通过被试断词数的统计,考察被试的词语切分能力和阅读情况。结果表明,词汇水平较高组的被试阅读单位较大,停顿较少,更倾向于逐词阅读;而词汇水平较低组的被试阅读单位则较小,停顿较多,更倾向于逐字识别。但在阅读难句时,词汇水平较高组的被试仍然会倾向于逐字识别。另一方面通过统计被试自主切分词语的错误率,考察被试阅读中文句子时的词语切分能力。结果显示,词汇水平较高组的错误率明显低于词汇水平较低组。但在阅读难句时,两者都产生了非常高的错误率。第四章对被试的偏误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有以下八点原因导致了学生词语切分不当,包括1)受熟词干扰,先入为主;2)受同音字、多音字干扰;3)受专有名词和熟语干扰;4)语素构词知识和词语搭配知识欠缺;5)词汇量水平低;6)文化知识缺乏;7)语法结构掌握欠佳;8)缺乏对汉语文本语感的了解。最后,针对目前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还不太重视词语切分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上的建议和对策。结论部分对论文做了概括:1)外国学生对中文文本字字相连的呈现方式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来适应,但是在阅读中因为词语切分不当而导致阅读障碍的问题也会长期存在。2)词汇水平较高的学生并不如他们所想的那样不再受到词语切分问题的困扰,而是仍然会在阅读中出现词语切分的偏误问题,需要引起教师和学生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