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張家山漢簡于1983年底出土於湖北省江陵縣,計有竹簡1236枚(不含殘片),内容包括法律、醫學、數學、兵書、曆譜、遣策等,簡稱“張家山漢簡[二四七号墓]”。因系出土文獻,寫成後長期深埋地下,沒有經後人竄改過,其中保存了大量的特殊用字,而且有許多是不見於傳世文獻的。因而它與傳世文獻相比,具有無可比擬的文献真實性,更能真切地反映出當時的漢字書寫情況,所以對其用字現象加以研究還是頗有價值的,可與傳世文獻的研究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異體字和通假字是張家山汉簡特殊用字中的兩個重要的也是主要的組成部分。本論文擬選取其中的異體字部分加以研究,明確異體字的標準,劃分它們的種類,對各個異體字進行解釋,分析異體字產生的根源和途徑,歸納異體俗字的類型,並結合張家山漢簡中的實例,簡要論述異體字和通假字、和古今字、和訛誤字之間的關係。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緒論”,簡要介紹了研究的材料,選題的意義,以及研究的方法。第二章“異體字概說”,主要討論了異體字的定義,異體字產生的原因,異體字的分類等問題。第三章“張家山漢簡異體字匯釋(上)”,主要依據《說文解字》等字書,結合各異體字在張家山漢簡中出現的語境,對簡文中出現的40個全同異體字和15個非全同異體字作了較為詳盡的論證分析,證明了各字的異體關係。第四章“張家山漢簡異體字匯釋(下)”,仍以《說文解字》等字書為依據,並結合各異體字在張家山漢簡中出現的語境,對簡文中出現的52個異體俗字進行了分析論證,明確了各字的異體關係。然後,又總結歸納了這些異體俗字的類型。第五章“異體字與相關問題”,簡單論述了異體字與通假字、異體字與古今字、異體字與訛誤字的關係,並結合張家山漢簡中的實例,對這幾種關係作了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