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一篇有关地情文本的汉英翻译实践报告,翻译的原文选自《湘潭老城故事》一书。该书为《湘潭文史资料》第18辑,是政协湘潭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长期以来为抢救湘潭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项目,对于湘潭文化遗产的延续与弘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书系统通俗、简明扼要地反映了湘潭的历史面貌,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存史、资政、团结、育人”。选文共一万余字,详尽介绍了湘潭的历史沿革、名胜古迹和文化渊源。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项目和翻译实践报告,帮助旅居湘潭的外国友人了解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同时也期望能为湘潭地区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做出贡献。本文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指导原则,旨在探讨翻译地情文本的可行性方法。在目的论中,忠实原则要求译文不损耗原文基本大意,但不是指逐词逐句地直译原文内容,其忠实程度受译文的目的和译者主体性的影响。本文属于地情文本,文本的信息功能突出,主要面向对湘潭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外国读者。具有宣传性和交际性。因此,如何将原文的历史文化信息准确地传递到译文中,体现原文的信息功能是译文的主要目的。由于文化背景、意识形态的不同,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化习俗和历史常识知之甚少,如果将具有文化特色的信息“愚忠”地直译过去,恐怕对方难以理解。为了减少目的语读者的阅读障碍、增强译文的可读性,笔者在忠实原则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了简化和改写,运用了编译的翻译方法。本次翻译实践以《湘潭老城故事》的翻译实践项目为例,通过初步分析地情文本的文本类型及其语言特点,从词汇、句子和篇章层面探索了地情文本的翻译方法,并归纳总结出可供此类文本采用的意译、音译加注、转换、增译、合并等翻译方法。希望为地情翻译实践提供可供借鉴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