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因复杂,其治理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本文仅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探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及治理方略。一、范畴界定与理论基础(一)研究范畴界定按照质量安全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本文的农产品将被分类为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其质量安全信息的对称程度不一样。农产品质量是指农产品的外观和内在品质;农产品安全性是指农产品的不安全因素对人和动植物以及环境存在的危害与潜在危害都被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内涵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前期以强调安全为主,后期以强调质量为主。(二)论文的理论基础引入外部性理论、准公共品理论、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及信息甄别理论、道德风险与委托代理理论,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外部性,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外部性内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具有准公共品特性,其供给需要政府建立有效的外部信息传递机制,并鼓励第三方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从而形成农产品“柠檬”市场,使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水平整体下滑;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根治方法是构建有效的信号传递、信息甄别及激励与约束机制。二、中国严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问题、影响与成因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繁爆发、国际农产品贸易屡屡受阻。严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不仅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声誉、政府形象和农产品供给主体的经济利益,更严重的是威胁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并对公众消费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的原因,又有管理者、消费者的问题。但综合来看,信息不对称是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市场部分失灵,农产品“柠檬”市场现象及道德风险出现,农产品市场的灵魂——优质优价机制,难以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出现。三、信息不对称及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一)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与中国农产品“柠檬”市场Akerlof逆向选择模型是指信息不对称造成完全的逆向选择,最终导致产品市场出现零均衡。完全逆向选择必须同时满足四个严格的假设条件:信息完全不对称、无外界干预、无退出成本、产品富有弹性;但农产品市场的行业特征是:存在信息不对称(但不是完全的信息不对称)、有一定的外在干预、考虑退出成本、产品缺乏弹性。因此笔者通过对假设条件的放宽,对Akerlof逆向选择模型进行了改进,得出不完全逆向选择模型。根据该模型,农产品市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将出现不完全逆向选择,即劣质农产品部分地将优质农产品驱逐出市场,市场整体质量水平下降(不是持续下降),达到非零均衡。其过程是,需求方面: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判断单位农产品的真实质量,且对质量预期的变化,大部分消费者会减少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但仍有小部分高收入、健康消费意识强的消费者愿意为优质农产品支付价格贴水,因此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会有所下降,但不会完全萎缩;供给方面: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大部分优质农产品的厂商因为产品价格无法弥补成本,而退出优质农产品市场,但同时仍有小部分实力雄厚的供给商可以通过信息传递机制将自己的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从而形成高成本、高价格的市场回报机制。因此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优质农产品的供给商退出市场,但不会出现整体供给萎缩的现象。(二)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道德风险有多种。直接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下降的道德风险有:农产品生产者故意隐藏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供给者肆意降低农产品质量、取得认证的农产品供给者销售质量低于认证标准的农产品、农产品供给者隐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方法、农产品加工者和销售者隐藏优质农产品需求信息,等等。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从理论上讲,信息不对称现象存在于任何领域和任何环节,农产品的经验品和信任品特性强化了其质量安全信息的不对称性;在现实生活中,将农产品信任品特性转化为经验品和搜寻品特性的机制不健全、不灵活,未能根本扭转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主要表现为:组织化程度低导致信息传递的积极性不高;标签、广告等信息传递的载体和手段使用不规范导致信息传递不全面、不真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不健全,导致信息传递效果不明显;信息可追溯机制不健全有碍信息的追踪与追溯;信用体系不健全严重影响到信誉机制效能的发挥,从而不利于信息优势方主动传递信息。五、矫正信息不对称,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矫正信息不对称为切入点,提出了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若干对策。包括:①农产品供给组织化,即农产品生产、销售过程的组织化。农产品供给的组织化可有效降低信息传递的单位成本,可以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可以提高农产品供给者主动传递信息的积极性。②加强农产品标签和广告管理:规范信息传递的载体和手段。标签和广告的规范使用可以改善信息传递不全面、不真实的现状,从而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建设:完善信息传递外部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以政府为主体,进行信息的采集、整理、分析与发布,是信息传递主要的外部机制。该机制可有效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这一准公共品供给不足的现状。④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健全信息追溯机制。⑤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优胜劣汰信誉机制。这是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长效机制,该体系的建设,使农产品供给者意识到真实、全面、有效传递信息的重要性,并以一定的信用机制来约束和规范他们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