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上海这座城市内富含深厚近代城市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已经成为吸引旅游者前来的核心要素。从历史文化到建筑景观,众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筑了城市记忆,每一条道路在延续自身的“文脉”同时也在为老建筑注入活力,而历史文化街区的未来发展就是要在旅游与文化之间寻找融合与平衡点,让老建筑承担更多公共功能。目前,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区域以及大中尺度的区域性研究,而城市内部特定区域范围的小尺度空间结构研究则相对比较薄弱,主要通过总结归纳国内历史街区保护的实践经验,并借助实地问卷调研、构建评价模型来引出对当前街区的保护与发展的相关启示。在大数据时代,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已经嵌入个人感知信息的数据会让研究结果显得更加具有针对性与科学性,有助于了解人们与现实环境的互动过程,提升使用者在历史街区内的慢行体验。本文以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为研究区域,利用空间句法量化街区内部道路结构,并对从Flickr网站上爬取、筛选得到的9799张地理标记照片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建筑景观布局、街区道路量化结果,构建不同尺度的景观关注度模型,共得到15条文化景观廊道。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全局角度来看,全局整合度最高道路主要有:淮海中路、陕西南路、瑞金二路、建国西路、汾阳路、复兴中路、东湖路、太原路。全局整合度较高的道路分布集中,空间通达性较好,空间单元有序连接且不离散。(2)从局部角度来看,局部整合度最高道路主要有:淮海中路、瑞金二路、建国中路、陕西南路。局部整合度较高的道路分布并不连续,部分是在全局整合度较高区域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扩张或收缩,其中衡山路属于局部整合度的核心,会在其周边或一定辐射范围内汇集更多的人流。(3)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内部空间与整体空间之间具有一定的协调性,但街区内的个体难以理解局部空间与整体空间之间的关系。其中只有淮海路核心段属于可理解度较高的区域,其他区域均不容易被使用者所理解,难以从局部感知到整体空间。(4)游客空间布局呈集聚趋势,且这种集聚模式并非随机产生的结果。孙中山故居(思南路—香山路交界处)、法租界主要干道(衡山路—桃江路交界处)、马勒别墅(陕西南路)、淮海中路—茂名南路交界处、巨鹿路—富民路交界处、兴业路—马当路交界处、南昌路、武康路、富民路为游客主要集中区域,属于典型的高值聚类,而淮海中路上的人民坊呈现低值—高值集聚状态,主要是狭窄的弄堂过道限制了该区域的可进入性,形成显著的空间数据异常值。(5)核心热点区中高值集聚覆盖面积最大的区域主要位于太仓路(马当路—黄陂南路段)、长乐路(茂名南路—瑞金一路段);次核心热点区主要是环绕在核心热点区周边100米的缓冲带上,几乎与核心热点区融合形成了范围更大的高值集聚区域,其次是主要集中在复兴中路以南、常熟路以西等区域;边缘热点区的分布范围与次核心热点区相连续,主要是环绕在次核心热点区周边200米的缓冲带上,同时还在黄兴旧居、孙家花园、杜月笙公馆、丽波花园等区域出现独立的块状边缘热点区;边缘冷点区主要是环绕在边缘核心热点区周边300-400米的缓冲带上,在太原路(建国西路—永嘉路段)、镇宁路—延安西路交界处也出现了独立的边缘冷点区;核心冷点区内资源的核心吸引力较弱,多为老式里弄住宅、中高档居民区、学校,空间私密性强。(6)229栋建筑当中,关注度得分最高达到132.148,最低为1.259。关注度得分大于平均值的建筑主要位于区域东北侧,关注度得分低于平均值的建筑主要集中在区域西南侧。其中关注度得分最高的前五名建筑依次是国泰大戏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上海中山故居、巴金故居、南昌路花园住宅群,属于核心建筑景观。(7)从道路通达性角度来看,40条建筑景观道路的整合度与受关注程度并不完全相匹配,东平路、南昌路、武康路、兴业路、香山路、巨鹿路等优质景观道路在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可达性较差,吸引人流持续达到的能力较弱。从可理解性角度来看,东平路、兴业路、吴兴路、武康路、巨鹿路、茂名南路、南昌路、香山路、皋兰路等多条优质景观道路在空间内的可理解度较低。(8)根据40条建筑景观道路的综合得分情况,共得到15条文化景观廊道,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其一是以淮海中路、常熟路、陕西南路、衡山路为代表的关注度得分一般、道路通达性良好、可理解度较好的景观道路;其二是以思南路、自忠路为代表的关注度得分较高、道路通达性良好、可理解度较好的景观道路;其三是以茂名南路为代表的关注度得分一般、道路通达性良好、可理解度较差的景观道路;其四是以东平路、南昌路、兴业路、香山路、武康路为代表的关注度得分较高、道路通达性一般、可理解度较差的景观道路;其五是以吴兴路、皋兰路、巨鹿路为代表的关注度得分较高、道路通达性与可理解度均较差的景观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