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情(empathy)是指个体感知或想象他人的情绪情感,并部分体验到他人内部状态的心理过程,又称为移情、同理心等(Singer,Lamm,2010)。刻板印象(社会认知)内容包含能动(能力)与共生(热情)两个维度。以往研究仅从单一维度考虑热情或者能力等特质对共情的影响,并未考虑热情或能力的相对优势。社会价值倾向是指个体在自我和他人结果分配中的行为偏好,可以分为亲社会和亲自我两种类型。以往研究发现,相对于亲自我者,亲社会者有着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同时有研究发现,亲社会者更注重他人的热情维度的特质,亲自我者更加注重他人能动性特质。亲社会者与亲自我者的共情是否存在差异?热情和能力如何影响共情?在面对热情-能力维度存在差异的目标对象时,亲社会者与亲自我者的共情是否存在差异?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进行了如下两项研究。研究一采用Van Lange编制的三优势量表测量实验参与者的社会价值倾向类型(亲社会;亲自我),参考Ufkes等人(2011)改进的“遥远星球范式”的变式操纵目标人物类型,在热情-能力维度主要分成:A(高热情高能力)、B(高热情低能力)、C(低热情高能力)、D(低热情低能力),以赌徒游戏范式探究亲社会者以及亲自我者,面对在热情-能力刻板印象维度存在差异的目标人物时共情是否存在差异,共情情境包括目标人物获得收益与承受损失两种情况,实验参与者作为损益情境的旁观者。研究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实验参与者将亲身参与到损益情境中,目标对象的损失相当于其收益,目标对象的收益相当于其损失。研究的主要结果是:(1)个体社会价值倾向对共情的影响不显著,亲社会者跟亲自我者对他人得失的共情体验没有显著差异;(2)目标对象的刻板印象(热情-能力)对共情存在影响,但个体作为旁观者与参与者情况不同。当个体作为旁观者身份时,存在热情优先效应。只有目标对象是高热情前提条件下,个体对同时又是高能力的目标对象才有着更高的共情体验;当个体亲身参与时,个体体验到的是幸灾乐祸或者妒忌,目标对象热情和能力的影响存在一致性,个体对高能力或者高热情目标对象的损失时表现为更大程度的幸灾乐祸,对低热情对象的收益表现为更大程度的妒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