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草粗提物生物测定及其杀虫(抑菌)活性成分分析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song83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用外来入侵植物豚草作为研究对象,对豚草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豚草提取液的生物活性、活性成分和其对哺乳动物的安全性做了相应的研究,为将豚草开发为相应的植物源农药产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5种方法提取豚草有效成分,筛选出较优提取方法;选用提取效果较好的3种提取液对杨扁角叶蜂幼虫进行杀虫活性试验,对杨树烂皮病进行了抑菌活性测定;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对豚草中的杀虫抑菌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探究;为评价豚草提取液中杀虫抑菌活性成分对哺乳动物健康的影响,还进行了相应的白鼠急性毒性试验和肝脏羧酸酯酶及保护酶活性的测定。对豚草活性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表明:5种提取方法对豚草干粉的提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索氏—微波联合提取法(22.66%)、超声波提取法(22.16%)、热浸渍法(21.48%)、索氏提取法(19.78%)、冷浸渍法(19.43%)。杀虫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索氏—微波联合提取法提取的药液杀虫抑菌效果最好。其5个稀释倍数对3龄杨扁角叶蜂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倍液(77.68%),10倍液(71.79%),20倍液(60.02%),40倍液(40.01%),80倍液(30.60%);对杨树烂皮病的抑制率分别为5倍液(76.64%),10倍液(70.88%),20倍液(62.87%),40倍液(51.82%),80倍液(46.92%)。豚草杀虫抑菌活性成分研究表明:通过LC-MS数据分析发现,有5种物质与相关文献报道中的5种具杀虫抑菌活性的化学成分分子量一致,即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分子量354.30;二氢豚草素(damsin),分子量248.32;豚草素(ambrosin),分子量246.304;冠裸穗豚草素(coronopilin),分子量264.319;银胶菊酯(partenin),分子量262.31。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豚草提取液对白鼠的LD50为4986.396mg/kg,其毒性级别属于低毒农药。保护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经豚草提取液处理后小白鼠肝脏SOD活性在处理1h后酶活性先低于对照组,后来活性逐渐升高并高于对照水平,1-6h其活性均低于对照组,随后逐渐升高,直至24h均高于对照水平,在整个酶活性变化过程中,处理组酶活性的最低值相对于对照组其被抑制率达15.88%,最高值的被激活倍数为1.13倍;CAT酶活性均低于对照,酶活性变化过程中抑制率最高为42.06%:POD活性在总体上表现为受抑制状态,抑制率最高为79.06%。经剂量为0.5μl的有机磷农药DDVP处理后,小白鼠的校正死亡率为51.86%。保护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小白鼠肝脏SOD活性在处理1h后表现被抑制状态,处理组酶活性的最低值相对于对照组其被抑制率达75.28%,CAT酶活性随着时间表现出先激活再抑制的趋势,12h后缓慢恢复,在24h基本恢复到对照水平,处理组酶活性的最高值的被激活倍数为2.22倍;POD活性在总体上表现为受抑制状态,抑制率最高为61..45%。小白鼠肝脏羧酸酯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豚草提取液对小鼠肝脏CarE活性有激活作用,在给药后6h内酶比活力值上升显著,达到0.015006mmol/min.mg.pro,随后逐渐降低,24h时酶比活力值降至0.009156mmol/min.mg.pro,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DDVP对小鼠肝脏CarE活性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给药后的CarE活性始终处于被抑制状态,显著低于空白组,且恢复缓慢。此外,豚草提取液和DDVP均对小鼠肝脏蛋白质含量有抑制作用。作为杀虫抑菌制剂,豚草活性物质的安全性显著优于有机磷药剂。
其他文献
基于非线性规划理论,建立了使用助飞声诱饵对抗声自导鱼雷的舰艇规避机动模型及声诱饵的最优发射参数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对舰艇的生存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最后得出了使用助
本实验通过体外实验方法探讨龙葵多糖糖蛋白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促凋亡作用。首先,通过MTT法检测龙葵多糖糖蛋白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其次,从形态学观察龙葵
目的调查分析农村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减少肺结核的传播,制定患者及早就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市结核病
他,是青年的引领者,也是青春脚步的追随者;他,是技术的实践者,更是先行者。从事城乡规划工作近二十年,李鹏始终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主持参与了包括广州亚运城、金融城、中新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主要指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计算2010~2015年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度,在大地伦理观指导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