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吐温是美国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著名的小说家,幽默作家以及演讲家,也是美国文坛以兼具幽默以及现实主义讽刺于一身著称的作家。在吐温的众多作品中,《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哥特元素的应用使作品流露出极度的恐怖。众多文坛作家们常运用哥特元素来唤起人们对阴暗面的认知。同时,哥特也被用来表达作家对过去传统标准瓦解的恐惧与焦虑。本文通过对比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哥特元素运用的不同,以分析其在创作上的发展。论文主题分为三章:第一章讨论两部小说的哥特场景之间的变化。在《汤姆·索亚历险记》里,哥特场景比较传统。而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里,哥特场景则与生活和现实更密切相关。传统的哥特式场景,如教堂,坟场源自封建时代并与野蛮、迷信乃至超现实现象相关联。而从人们熟悉的,如住房、城镇、河流等场地突然产生的恐惧更容易造成心理震撼。论文第二章探讨《汤姆·索亚历险记》及《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大相径庭的哥特式情节。前者主要采纳了传统结构主义中的“英雄情节”,描述汤姆和哈克贝利在目睹了坟场杀人案之后开始了揭露犯罪真凶的旅程。在一系列的恐怖经历之后,恶棍小英雄们的冒险之旅最终以杀人犯印第安乔意外死亡,其所有财产被汤姆和哈克贝利发现、没收而告终。传统的英雄母题情节更多的与骑士浪漫主义文学相关,同时也与传统哥特作品中父权制的绝对权威紧密相关。在传统哥特写作中,父权权威是通过作品中的男性战胜恶魔或敌人来呈现的。但是在后者中,哥特式恐怖的根源来自吐温设定的人物自身,这种邪恶隐藏于每一个“好人”之中,这也体现了吐温对物欲社会下人性的恐怖作出无声的批判。论文第三章则分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哥特式人物。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哥特式人物形象被寄托于传统的“他者”(如印第安人和非裔美国人)中,而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哥特式人物却是一个堕落的白人,或是一个种族歧视者。从这种变化中可以看出吐温对印第安人、非裔美国人以及白人态度的重大改变。总体来看,《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哥特元素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哥特元素的运用有很大差别。这种变化与哥特小说从早期传统哥特创作到维多利亚时期哥特式诡异创作(贴近生活与现实)的发展轨迹大致相同。两部作品中哥特元素的变化与发展体现了马克·吐温写作中期创作主题及对人性之思考的发展。同样,这种变化也标志着吐温对社会与人性更为深入的思考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