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农村“低保”政策作为兜底保障的“安全网”,对精准扶贫和扶贫攻坚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保”等,依然存在政策目标定位偏差。因此,开展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研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基于山东省济南市6个县(市)区60个行政村的实地调研,运用层次结构分析法建立农村“低保”政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总结农村“低保”政策发展及调查地低保户基本情况的基础之上,从农村“低保”政策实施的满意度情况、政策的目标人群瞄准度、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三个角度,分析总结调查地农村“低保”政策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如下:第一,农村“低保”政策执行和动态管理方面总体比较规范,村民对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满意度普遍较高,但对政策具体内容的知晓度普遍偏低。调研发现影响政策满意度情况的因素包括婚姻状况、家庭成员平均受教育水平、家庭总收入、对孩子的期望、生活的信心与社会支持等方面。第二,农村“低保”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保”与“漏保”现象。造成农村低保目标对象瞄准偏差的原因主要包括:农村低保对象收入核算困难、基层低保工作人员不足、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实际操作中的不规范、农村低保对象动态监管机制乏力及“两线合一”的政策衔接不足。第三,农村“低保”政策起到了较好的兜底保障效果,但减贫效果较差。由此,应从科学识别农村低保对象、做好农村低保政策与其他扶贫保障政策的衔接、提高农村“低保”政策知晓度、加大基层专员人才培养与资金投入力度、支持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发挥作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政策,提高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目前有关社会政策实施效果评估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运用层次结构分析法建构可操作化的农村“低保”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丰富和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第二,“瞄准效率”或“瞄准偏差”是国内外社会政策研究和福利效应评估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从农村“低保”政策实施的满意度情况、政策的目标人群瞄准度、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三个维度,评估探讨农村“低保”政策的实施效果,有助于拓展这一社会政策核心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