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微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并且通过一系列公共事件的表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平台和公众舆论场,不知不觉地融入了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2011年年初的“微博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行动盛行一时,并且之后出现了许多模仿和戏仿版本。舆论普遍意识到,“随手拍照”的传播影响已经不容忽视,其功能的发挥既能够促进社会管理和法制进步,也在很大程度上逼近着伦理道德方面的高压线。
在争论中,“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等已经渐渐淡出舆论的风口浪尖,而这一形式却因为其显著的传播效果得到了认可,因而被又被移植用于社会管理和舆论监督:“随手拍照举报交通违章”“随手拍地方政府大楼”“随手拍拆迁中妇女儿童”再次成为喧嚣一时的新闻事件。因此,“微博随手拍照”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兴起与流行;二、激辩与反思;三、扩散和移植。
“随手拍照”效应源于对微博这一媒介平台的特点的充分发挥:碎片式传播进步为“复眼”式的全景观察;自由发言平台和“随手拍”的便捷传播方式调动了公众的参与积极性,也给了公共知识分子在社会热点中担当舆论领袖的机会;“随手拍”的图片传播形式也从一定程度上比纯粹的文字传播更可靠、更真实,从而使微博随手拍赢得了受众信任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随手拍照”又是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节点。首先,微博不再局限于仅仅是信息和新闻传播平台,而成了有了自主策划能力的新媒体。其次,在“随手拍照”过程中,通过微博这一平台,舆论领袖的主导、公众的参与和有关主管部门的重视得到了有机结合,成就了“解救乞讨儿童”这次成功的自下而上的民意表达模式。第三,微博这一新的媒介平台在得到先进的移动通信工具及技术的支持后,表现出别的媒介平台很难效仿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随手拍照”虽然有了一个成功的起点,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依然难以断言。第一,微博随手拍照的平台决定了这一形式的娱乐性远大于严肃性。第二,微博平台上公共知识分子的展现空间有限,就事论事的讨论很难形成强大而持久的舆论场。第三,由于微博的内容缺少媒介监管机制,因而政府也很顾虑其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因此微博上关于敏感的公共话题的讨论受限。基于以上几点研究,微博随手拍照的发展趋势和长效影响将变得明晦不定,借“微博随手拍”为公共领域的建设添砖加瓦似乎是公共知识分子镜花水月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