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视角下的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实施的效果影响分析——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guang_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是指草原资源的所有者或受益者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的费用,即对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而遭受损失或改变生产方式的牧民给予技术、资金上的相应补偿和政策上的优惠以及帮助,从而实现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牧民生计得以统筹发展的一项综合政策。国家在2011年开始全面实施这项政策,而完善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对于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增加牧民收入和维护生态平衡,以及对于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加快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基于国家对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生计统筹的高度重视;草原生态恶化趋势未根本扭转;草原牧民生计面临困惑;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全面实施的背景,根据对锡林郭勒盟的实地调研情况,以及了解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的演变脉络的前提下,依据外部性理论、公共池塘理论、博弈论、农业生态经济基础论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系统阐明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民生产生活状况的影响,揭示草原生态奖励政策的实施中的多重矛盾,即牧民收入增长与生态保护之间、牧民生计成本和补偿力度之间、补偿对象差异化和补偿标准之间的矛盾。通过对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实施中牧民生计困惑的成因剖析以及博弈论的应用,得出完善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的建议,即首先,明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利益相关方,提高政策的持续有效性,实时的开征生态税;其次,对小型草场的牧户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保证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不降低,并且要大力发展牧区产业,拓展牧民的增收途径;最后,完善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的配套体系,即推进生态补偿立法,对完善草原生态补助奖励的管理体制,建立资金支持机制,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建立健全草原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综合性扶贫以及要在草原牧区优先发展教育业,并且一定要聆听牧民的呼声,建立牧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合作机制。
其他文献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商业企业(批发业和零售业企业的统称)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作为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其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一直稳居20%左右,更是社会消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