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收集到的37个草菇种质资源,从营养生长特性、子实体发育特性、利用分子标记研究遗传距离3个方面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各种质资源的栽培特性和遗传差异性,并借助RAPD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选配亲本、鉴定和筛选杂交后代,为建立草菇杂交育种的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营养生长特性比较研究 研究了菌丝生长量、胞外酶活性、菌丝逆境温度适应性,得到了菌丝生长量达到极显著水平的菌株:SmV23、V23-2、AN30、V040728-2、V040729-1;胞外酶活性达到显著水平的菌株:VG、VK、AN20a、V189、草菇101;菌丝逆境温度适应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的菌株:AN15、AN20b、AN29、草菇102。 研究了厚垣孢子产生时间、细胞核数量、形成和发育过程,发现在37个菌株间没有差异。 2、子实体发育特性比较研究 比较了出菇产量、子实体形态特征,找到了高产菌株:AN03、AN08、AN20a、AN35、V040728-2、V040729-1、VPN;出菇时间不到1周的菌株:SmV23、AN20b、AN26b、VPN屏优1号;不容易开伞的菌株:VK、V189、草菇102。这些都成为草菇杂交育种的核心菌株。 3、利用分子标记研究遗传距离 对37个草菇菌株进行了RAPD和SRAP分析,并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找到了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最后确定了AN03、VK、V189、V040728-2、草菇102、VPN屏优1号等为核心种质资源;建立了菌丝长势作为优良种性筛选指标;筛选出35×2、10×25、10×35等作为杂交育种最具潜力的亲本组合,即VPN×AN03、VK×V189、VK×VPN。 4、杂交育种 对杂交组合进行单孢分离、单孢菌株选择、杂交亲和力比较、单根菌丝尖端分离纯化、配对亲本和杂交,从100个单孢菌株,10对杂交配对中,筛选分离获得6个直观评定的“杂交菌株”。 5、杂交种鉴定 对杂交后代和单孢菌株及其亲本菌丝进行RAPD、SRAP分析,结果表明:菌株b是AN29xAN34的杂交后代,菌株d是AN29×AN30的杂交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