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作为一个哲学命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引入语文教学,就一直在与语文教学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寻求适合我国语文教学的发展。把对话写进新课标,彰显了其扎根和发展我国语文教学的巨大作用。实施新课改至今己十余年,但综观高中语文对话阅读教学,还是出现诸多伪对话,究其原因一是新课标对其解释过于抽象笼统,二是一线教师理论知识不够,三是一线教师在缺乏丰厚理论知识支撑的基础上的经验教学。本文不像以往很多论文对高中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研究,而是从阅读教学的本质出发,去探讨为什么对话被引进语文教学和被写进新课标,以益于语文阅读教学。通过分析国内外教育研究者对对话的理解,得出“对话”需要具备主观、客观和载体三个条件,进而阐发了对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真对话的认识:就对话目的而言,应具有生长性:就对话主体(学生)而言,应具有建构性:就对话双方(师生)而言,应是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性实践,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体现在,它不仅是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多维互动,而且读者(师生)与文本的视野融合,更是学生的主动建构。把植根于我国语文教学的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接受美学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伪对话形式多样,本论文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出发,并依据教师、学生与文本展开的四重对话,细分为教师行为的伪对话(缺乏有深意的师本对话和满堂提问式的师生对话),和学生行为的伪对话(多元解读化的生本对话、流于小组讨论式的生生对话)。笔者针对伪对话论述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开展真对话的实践探讨。师本对话可以从深入解读文本、合理预设与生成对话主题入手,师生对话可以从摈弃假问题提出真问题、优化问题设计出发。生本对话中,教师对学生的真知“吸纳扶正”,对学生的歪论“将歪就正”。对于学生之间对话,教师应启发学生不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同时因势利导进一步提出问题。对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注意的主要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教会学生学会对话,要真正提高教师的对话能力和水平,最根本的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