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作为石头的史书,是一种语言,记录了时代特征的社会存在,语言又是一个系统,那么建筑语言当然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符号或由符号组成的系统。这是与索绪尔所讲的符号体系相对应的。因此,建筑也是一个具有自身内在规律或内在秩序的符号系统。同时,徽州建筑环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证,还是一个具有着丰富内涵和独特文化魅力的场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以其特定的符号象征在向人们传达出其丰富的场所语义和内涵。然而,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世界一体的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也加速了世界及中国现代建筑环境设计千篇一律的无本土特色的模仿进程,成为单调化的现代材料的堆砌和纯视觉形式的模仿,进而使现代建筑环境的“意义危机”日趋显现。
诺伯格·舒尔茨从海德格尔的“存在”、“栖居”来讨论“建筑”,认为“栖居“意味着人在环境中能够定向、认同并体验到环境的意义。建筑的意义基本上指人们对建筑场所所感受到的关于生活情感与知识的反应,场所既是与人的存在息息相关的由具体现象组成的生活世界和充满意义的环境,建筑的任务因而在于场所的创造和场所精神的守护。因而,人们对建筑与环境的要求不单是功能上的满足,而更是文化的象征、城市的代表、内心情感的传达等。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场所,帮助人们栖居,因此,建筑符号学及建筑现象学的引入恰恰为我们理解和探索建筑的场所意义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建筑符号学在沟通设计者与使用者思想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不管技术如何进步、时代如何变迁,作为历史文化见证的建筑的场所意义应该都要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从而设计出像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那样意味隽永而又能体现文脉的优秀建筑。
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建筑环境“意义危机”的角度为切入点、结合符号学与现象学理论及相关知识对具有代表性的徽州古建筑环境符号的场所语义及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首先,在绪论部分对本次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目前人们对徽州建筑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的概括,提出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其次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讲述徽州建筑环境的符号学意义,主要是从符号和符号学的角度导入建筑符号学,进而借用皮尔斯的三分法进一步对具有代表性的徽州建筑环境符号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举例分析;第二章从六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和探讨了徽州建筑环境符号的多元场所语义,表明了建筑除了功能和视觉形式感的满足之外,还能够将人们的注意力和存在的体验导向更为广阔的视界;第三章探讨了徽州建筑环境符号场所语义的独特的传播形式与相关的影响因素,如社会约定性因素和语境限定性因素等;第四章从四个主要方面对徽州建筑环境符号场所语义研究的启示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对于化解现代建筑环境的意义危机有所贡献,从而使历史、乡土、个性和人情能够与建筑环境的时代性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