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核心和关键,就是通过产业发展,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吸纳进城农民,使转户农民真正市民化。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就是缺少产业支撑,新城镇、新城市出现空城现象,城市化过程中农民转户难以转业,市民化道路非常艰巨。1978年至2014年间,中国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54.77%,共提高36.8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02个百分点。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和关键,主要通过产业发展提供足够就业机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吸纳大量进城农民,逐渐使转户农民向市民转化。但目前来看大多数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与产业发展水平并不相匹配。云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且农村人口较多、现代化工业较其他省份发展缓慢,且省内各地州市发展规模较小、水平较低。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逐步加快了城镇化步伐,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总体拉动就业水平较低、城镇缺少产业支撑、城市规模小未能发挥应有带动作用等问题,影响了整体前进步伐。并且传统评价城镇化发展水平一般采用主要指标法,通过城镇人口比重或非农业人口比重对城镇化发展进行评价,由于指标单一,评价存在一定片面性,已不能满足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评价需要。因此研究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测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和产业水平、确定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协调度,对云南乃至其他省份推进城镇化、解决产业支撑不足问题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空间经济学和城镇化相关理论基础上,采用西部地区及云南17个地州市城镇化和产业相关数据,通过熵值法、聚类分析法和耦合分析法构建云南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研究模型,分析云南城镇化发展阶段、产业发展水平及两者偏离情况,探讨新型城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及成因,对如何更好地推动产城融合提出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