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文献及临床研究方面对浮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归纳和总结。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呈低龄化趋势。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最多见,约占颈椎病发病率50-60%。本病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及生活,病重者可导致瘫痪,丧失工作能力,加重社会负担。针刺治疗是目前治疗颈椎病非手术疗法中的主流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而浮针疗法是符中华老师于1996年首创的一种新型针法,以取效快捷、安全无痛为主要特点,对颈椎病的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 研究目的: 观察浮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为本病提供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研究方法: (1)通过国内外的文献研究,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西医发病机制,中西医的治疗研究进展以及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2)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为隔日治疗1次,6次为1疗程,两个疗程后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视觉模拟定级、现有痛强度、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进行观察评分,并统计治疗后各组疗效,进行评定。 研究结果: 1.在临床疗效上,浮针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浮针组临床疗效优于电针组,浮针组治愈率(43.33%),总有效率(90%)。电针组治愈率(23.33%),总有效率(73.33%)。 2.浮针组和电针组在视觉模拟定级(VAS)及现有痛强度评定(PPI)评分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间评分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 3.浮针组和电针组治疗前后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积分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结论: 1.浮针疗法与电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有改善,但浮针疗法的临床疗效评定优于电针疗法。 2.浮针疗法与电针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均有改善,但浮针疗法的镇痛优于电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