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调查上海市区初中生的NSSI(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检出率;2.调查上海市区初中生 NSSI行为特征以及疾病诊断;3.探索 NSSI行为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模型结构。 【方法】在前期研究随机抽样抽取上海市七个区(县)、学校的基础上,方便选取能代表上海市区学生样本的静安区当时所有入组的三所初中学校,然后以年级为单位整群抽样抽取2402名预初至初二的在校学生;采用一般家庭社会人口特征调查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epression Self-rating Scale for Children,DSRSC),早年创伤问卷简表中文版(Early Trauma Inventory-Short From,ETI-SF),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以及渥太华自伤调查表(Ottawa Self-injury Inventory,OSI)的NSSI行为频率条目在各个班级教室进行纸笔团体施测;对施测结果显示最近一个月有 NSSI行为的学生采用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MINI-KIDS)进行诊断访谈,凡调查显示曾有过 NSSI行为的学生则进行渥太华自伤调查表(OSI)有关自伤方式、部位和动机等较详细情况的调查。 本研究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以及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分类数据资料;对连续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构方程模型采用AMO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采用变量间的协方差矩阵,模型参数估计采用极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 【结果】 1.上海市中心区初中学生NSSI行为年检出率为21.7%,女生显著高于男生(?2=14.034,P=0.000)。 2.学生最常采用的NSSI行为方式为搔抓(42.1%),其次为啃咬(32.5%)。实施NSSI行为最主要动机是为了释放和管理不良情绪(92.7%)、其次是控制和影响他人(60.6%)。最近一个月有NSSI行为的学生有28.5%被诊断为焦虑障碍。3.影响NSSI行为实施与否的危险因素有女性(OR=0.659,P=0.000),普通创伤(OR=1.24,P=0.000)、躯体虐待经历(OR=1.244,P=0.000)、情感虐待(OR=1.189,P=0.001)、性创伤经历(OR=1.321,P=0.037),不良亲子关系(OR=0.629,P=0.000),6岁前非父母主要养育(OR=0.684,P=0.001)以及焦虑症状(OR=1.031,P=0.000);保护因素则为社会支持(OR=0.977,P=0.011)。NSSI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拟合指标为?2=127.369(P=0.000);GFI=.986;RMSEA=.065;AGFI=.959。 【结论】 1.本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中心区初中生NSSI行为年检出率为21.7%,且女生高于男生。 2.青少年较常采用的NSSI行为方式有搔抓和啃咬;实施NSSI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为了管理调节情绪和人际影响。 3.女性,经历普通创伤、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创伤经验,不良的夫妻、亲子关系,早期非父母主要养育以及目前的焦虑症状是青少年实施NSSI行为的危险因素。创伤经历不仅能直接影响NSSI的发生,还能间接地通过焦虑症状、社会支持影响NSSI行为的发生,父母关系和亲子关系分别通过社会支持水平和焦虑症状间接影响NSSI行为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