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节段混合连接装配式RC桥墩抗震性能研究

来源 :福建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F66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改善预制拼装RC桥墩拼接缝的受力性能和耐久性,提高拼装效率和施工安全性,提出CFST(钢管混凝土)榫卯-灌浆套筒混合连接、CFST榫卯-现浇UHPM(超高性能砂浆)混合连接的两种新型装配式桥墩接头构造。开展了1根两节段CFST榫卯-现浇UHPM混合连接装配式桥墩(编号GX-1)、1根两节段CFST榫卯-灌浆套筒混合连接的装配式桥墩(编号GT-1)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并以前期研究的1根整体现浇桥墩(编号Z-1)拟静力试验数据做为对比。结合有限元拓展分析和理论分析,研究两节段装配式桥墩的易损性,提出了CFST榫卯-灌浆套筒混合连接装配式RC桥墩的恢复力模型。本文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进行了GX-1和GT-1两种两节段式桥墩的拟静力试验,选择前期研究的Z-1试件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试件的破坏模式和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三根试件破坏模式均为压弯破坏,墩身损伤最程度为GX-1>GT-1>Z-1;GT-1桥墩的水平峰值荷载、极限位移、残余位移和位移延性系数和Z-1试件基本相同,累积耗能明显大于Z-1和GX-1试件,GT-1试件的抗震性能可以等同甚至略好于Z-1试件;相比于Z-1试件,GX-1试件水平峰值荷载提高了10.41%,极限位移提高了5.57%,位移延性系数降低了37%,残余位移降低了56%,有较好的自复位能力,但是耗能能力较差。(2)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三种不同连接类型桥墩模型,在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拟合良好的基础上,选择20条地震波,分别对三个桥墩试件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主要结果如下:GX-1桥墩在各级烈度的地震作用下损伤破坏的概率与现浇桥墩基本一致;PGA大于0.15g之后,GT-1桥墩的易损性曲线在严重破坏和倒塌时的超越概率明显小于Z-1和GX-1桥墩。(3)以GT-1桥墩为研究对象,进行拓展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T-1试件的峰值荷载受纵筋配筋率影响最大,纵筋配筋率从0.7%变化到1.94%,试件的峰值荷载提高了53.29%;GT-1试件的位移延性系数受长细比影响最大,长细比从6变化到10,位移延性系数μu提高了63.74%;GT-1试件的弹性刚度和下降段刚度受长细比影响最大,长细比从6变化到10,弹性刚度降低了77.67%,下降段刚度KT减小了64.71%。(4)建立GT-1桥墩的骨架曲线模型和恢复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长细比、轴压比、主筋配筋率的参数条件下,本文建议的骨架曲线模型的变化趋势与有限元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误差不超过15%;另外,本文建议的恢复力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计算结果偏安全,整体上能较好的反映构件的抗震受力特点。
其他文献
随着碳中和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提高林业智能化水平成为双碳目标的一大支撑。木材的径级和材积测量是林业智能化的重要方向,企业长久以来大量使用的人工检尺方法,效率较低、主观性较强且劳动强度大。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木材图像检尺成为可能。但在实际木材货场中,对于密集车载的木材径级测量,受木材端面遮挡、轮廓边界粘连、树芯颜色偏差等因素的影响,木材检测率、轮廓分割精度、检尺效率等陷入瓶颈。此外,现阶段国家林
学位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缺失是许多领域都存在的问题。在交通、电力、医学等领域,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缺失数据的处理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研究中还发现交通领域下的缺失数据复原方法能够扩展应用于其他领域。交通轨迹数据属于交通大数据的一种,为包括智能交通系统、城市交通规划和无人驾驶技术等许多潜在领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数据基础。高质量的轨迹数据必须保证其完整性和有效性。然而,在数据的采集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通信不稳定
学位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推动智慧城市落地的重要的一环。随着人工智能和车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新型交通运输模式的出现是智慧交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以“互联网+传统出租车或私家车”为运营模式的网约车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网约车资源和乘客需求的快速增长,两者之间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准确的网约车出行时空需求预测有助于平衡网约车供给与乘车需求,为网约车平台合理预分配运力资源提
学位
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交通路网是复杂城市系统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国内外各大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导致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峻,城市交通的出行服务质量严重下降。精确和高效的交通流预测可以有效缓减交通拥堵,有助于城市交通的管理和规划。交通流具有时间特性、空间特性以及非时空因素特性,而交通流预测模型旨在挖掘潜在的交通流模式。因此,如何分析实际的交通流数据,利用数据的时间空间等特征,完成不同时
学位
端到端模型在构建各种自然语言处理(NLP)模型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多年来,循环神经网络(RNN)一直是构建端到端模型的最佳选择。最近,一种新型的端到端模型Transformer在翻译任务中表现十分出色。Transformer在构建端到端自动语音识别(ASR)系统方面的应用也成为趋势。然而,Transformer ASR系统通常被训练为按从左到右的单向处理,而不考虑其反向的上下文,其双向模型采用两个
学位
预测住宅和商业建筑的用电量对于提供更好的能源管理服务非常重要。电力负荷预测正在成为当今配电网络中了解电力系统行为的关键参与者,最终用户可以预测用电的未来趋势,从而管理他们的家用电器以减少高额电费。功耗取决于不同的变量和场景,例如天气变量、居住者的行为、电器类型等。由于这些原因,预测模型有时会产生不正确的预测。本论文提出的基于物联网的技术是改进数据收集方法的技术之一,该技术的数据集清晰,有足够的信息
学位
跨海大桥桥墩的施工环境较为恶劣,且桥墩受到的冲刷、腐蚀等病害日趋严重。大量的既有研究表明,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很强的耐腐蚀、防冲刷能力,若将其作为保护层,则有望从根本上提高桥墩的耐久性。为此提出一种采用预制的外包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UHPC)的钢管(Steel Tube,简称ST)作为免拆模板,并内浇普通混凝土(Normal Concr
学位
客家是迁徙过程中由文化融合而形成的群体。客家媒体形象在不同媒介环境中呈现出不同特征,新媒体传播方式为客家文化传播路径带来新的变化。传统媒体环境下,影像生产和传播受专业机构影响,客家个体自我表述在大众媒体场域中缺位。移动短视频媒体出现后,主位影像表达成为个体可触及的现实。短视频传播场域中开始大量出现由客籍人士与非客籍人士创作的短视频作品,其内容以客家文化为主题,本研究将这类短视频文本称为“客家短视频
学位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克服传统再生混凝土的力学缺陷,为拓展再生混凝土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范围开辟新的途径,做到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其在使用过程中除了遭受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之外,还会遭受非静态的冲击荷载作用。为此,本文将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抗冲击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开展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落锤冲击试验研究。试验参数主要包括冲击高度、落锤质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轴压比。试验中得到钢管
学位
在过去几年中,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然而,由于道路场景复杂而多变,实现车辆完全自主行驶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主要针对自动驾驶车辆搭载的激光雷达传感器(Li DAR)获取的点云数据和视觉传感器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自动驾驶道路场景下的3D目标检测方法的研究。相比传统的图像目标检测,3D目标检测不仅要识别出目标的类别,而且还要检测出目标的位置、尺寸大小等空间信息,以便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更加准确地决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