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酸氢氯吡格雷,其化学名为S(+)-2-(2-氯苯基)-2-(4,5,6,7-四氢噻吩[3,2-c]并吡啶-5)乙酸甲酯的硫酸氢盐,分子式为C16 H16 CLNO2 S.H2 SO4,分子量为419.91,是第2代噻吩并吡啶药物,可通过不可逆抑制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受体与ADP结合而发挥更强的抗血小板作用,目前已作为临床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一线药物广泛使用。心脑血管疾病与其它多种基础性疾病共存的现象,导致临床疾病的复杂性及用药的多样化,硫酸氢氯吡格雷存在着与其它药物共同应用的情况,药物相互作用也将成为临床所关注的突出问题。近年来资料研究表明:阿伐他汀、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药物在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使用时,抑制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阿司匹林、埃替非巴肽、美拉加群等药物在与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使用时,增强硫酸氢氯吡格雷的抗聚集作用,甚至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同硫酸氢氯吡格雷联用能阻止血栓形成而不延长出血时间。硫酸氢氯吡格雷在应用时,联合使用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其他类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颇为广泛,日趋成熟。但硫酸氢氯吡格雷与中药相互作用的研究尚无详尽报道。临床上和生活中常用的活血化瘀类药物当归、红花安全度大,但因适应证较为广泛,疗程长、起效慢。由此考虑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联用可能会增强疗效,但同时也有可能加强副作用,这些都有待考证。因此在与患者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和疾病治疗中用药现状)相符的情况下,探讨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联用的抗血小板聚集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拟通过研究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联用对大鼠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为切入点,以明确评价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联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联用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使临床上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的联合用药更加有效与合理。 实验中建立大鼠动静脉短路模型考察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的联合用药的药效,通过考察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联用对出血时间的影响来明确其副作用。 1.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联用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以 ADP诱导血小板聚集,应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同时考察合用组与单用组对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影响及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硫酸氢氯吡格雷组、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联用组、硫酸氢氯吡格雷与红花联用组、当归组、红花组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最大聚集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合用组、硫酸氢氯吡格雷与红花合用组最大聚集率同单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2.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联用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抑制作用影响采用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来评价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联用对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联用组与溶剂对照组、单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组、单用当归组、单用红花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3.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联用对出血时间的影响:采用断尾法测定合用组与单用组对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硫酸氢氯吡格雷和当归合用组与单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组比较有差异;与单用当归组和单用红花组比较,硫酸氢氯吡格雷和当归合用组的出血时间有显著差异;硫酸氢氯吡格雷同红花合用组与单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组、当归组和红花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4.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红花联用对凝血时间与血常规的影响:采用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用血分析仪测血常规。结果显示:中西药合用后同单用西药组相比凝血时间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对血分析的影响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或红花合用后增强了单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组、当归组、红花组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2、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或红花合用能够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形成,能降低血栓重量。 3、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或红花合用后较单用硫酸氢氯吡格雷组、当归组、红花组的出血时间副作用明显增强。 4、中西药合用后同单用西药组相比凝血时间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对血分析的影响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明确了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或红花合用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作用,探讨了其作用产生的可能机制,评价了硫酸氢氯吡格雷与当归或红花联用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其在临床上合理应用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