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国进入“新常态”以来,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传统经济模式亟待转型。在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中,中国经济面临服务产业升级难、民营经济发展慢、小微企业融资贵等等问题,传统的金融体制逐渐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因此金融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普惠金融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之一的众筹(Crowdfunding)作为新型投融资方式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并引起了金融业界和学术界广泛的关注。
本文关注的重点是产品众筹(Reward-basedCrowdfunding),在该众筹模式中,融资方作为项目发起人在互联网平台中公布融资需求和项目基本信息,并承诺以项目最终产品或服务为回报吸引平台用户投资。产品众筹其本质还是一种投融资模式,过往研究表明投资人情绪对于投资决策和市场动态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在众筹场景下,项目参与各方的情绪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项目投资人与发起人的情绪包含在项目评论中,本文认为,众筹项目的评论不仅仅显示该项目的受关注程度,还表达了参与各方在整个项目周期中的情绪变化,这些情绪会对融资动态及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Plutchik情绪进化理论,我们将情绪分为正负两种极性和六种具体情绪(愉快、信任、期待、悲伤、怀疑、厌恶),利用文本分析技术把众筹项目参与人在项目评论中表达出的各种具体情绪加以量化并纳入计量模型。之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阐述在产品众筹中,评论中反映出的各种情绪对于融资动态和融资绩效的影响机制。同时,本文还基于信号理论,尝试利用情绪向量和项目其它相关信息预测项目执行结果。
在充分阅读众筹领域和心理学领域的相关文献后,本文针对不同研究内容,分别建立不同的假设和研究模型;使用Python编程语言抓取国内首家产品众筹平台——“点名时间”网站中项目数据,包括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发起人团队信息、项目融资动态信息和项目评论文本等等,生成了31401条面板数据和841条截面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如下:
(1)在融资过程中,悲伤、信任、期待以及负向情绪的累计有利于后期投资人数量增加,而愉快和厌恶情绪对于后期投资人数的多少有着显著的负向作用;从融资结果来看,负向情绪和怀疑情绪对于项目最终融资成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正向情绪和愉快情绪则不利于项目融资成功。评论中负向情绪和悲伤情绪的累计很容易被项目参与各方察觉,项目发起人会在融资阶段根据负面评论来改善项目并通过沟通和披露信息等方式吸引更多投资人,促使项目最终融资成功;正向情绪和愉快情绪,相对于期待与信任过于单一,而且大部分评论仅仅反映愉快情绪,其内容过于简单,属于无效评论,这种评论反而会造成潜在投资人的反感,导致项目融资失败。
(2)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本文以投资人的投诉的数量来衡量项目执行结果,实证结果发现,负向情绪、信任情绪和悲伤情绪的累计会增加投诉的数量,而愉快情绪则会显著减少投资人投诉数量,这说明情绪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众筹项目的执行结果。悲伤和负向情绪的累计说明项目在融资阶段即存在风险点,当项目进入执行阶段,前期风险充分暴露之后,投资人便会利用投诉手段进行维权,信任情绪也是如此,当投资人表达出对发起人的信任而项目执行缺不如人意时,后期投诉的数量往往会增加。所以在项目融资阶段,投资人若在沟通过程中发现风险点或有其他疑惑,一定要谨慎投资,避免项目在执行阶段中出现违约现象。
(3)我们发觉情绪变量在项目融资和执行阶段的作用并不相同,本文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人的身份在项目执行阶段发生转变,有投资人变为了消费者。这种身份的转变使得情绪变量对人的影响发生了变化。作为投资人,在项目融资阶段是和项目发起人共同经营该项目,此时即使产生了负向情绪或者悲伤等情绪也会选择克制隐忍。当项目进入执行阶段后,一旦项目回报没有满足投资人最初的期待,前期积累的负面情绪会集中爆发,其外在表现就是投诉和抱怨;相反,前期积累的愉快情绪会缓和这种投资人和发起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降低投诉的数量。
通过经典心理学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共得出以下三点理论贡献:1)说明了众筹项目评论中反映的情绪在融资过程中对于投资人决策的影响;2)阐明情绪变量在融资过程中对项目参与各方的影响,并解释情绪的作用机制;3)阐述项目投资人在融资阶段和执行阶段的身份转变和情绪变量对行为决策的影响。
此外,本文的研究结论还有如下实践意义:1)指导项目发起人通过发布公告和评论来合理引导情绪走向,使得群体情绪向着有利于项目融资成功的方向发展;2)引导项目投资人主动发布有效评论,减少无效评论对于后续投资人的影响,并利用合法手段积极维护投资人和消费者的相关权益;3)指导国内现有众筹平台,不断优化平台建设,突出优质评论在项目融资和执行过程中的影响力,切实提高众筹项目融资成功率,推进我国众筹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本文关注的重点是产品众筹(Reward-basedCrowdfunding),在该众筹模式中,融资方作为项目发起人在互联网平台中公布融资需求和项目基本信息,并承诺以项目最终产品或服务为回报吸引平台用户投资。产品众筹其本质还是一种投融资模式,过往研究表明投资人情绪对于投资决策和市场动态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在众筹场景下,项目参与各方的情绪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项目投资人与发起人的情绪包含在项目评论中,本文认为,众筹项目的评论不仅仅显示该项目的受关注程度,还表达了参与各方在整个项目周期中的情绪变化,这些情绪会对融资动态及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Plutchik情绪进化理论,我们将情绪分为正负两种极性和六种具体情绪(愉快、信任、期待、悲伤、怀疑、厌恶),利用文本分析技术把众筹项目参与人在项目评论中表达出的各种具体情绪加以量化并纳入计量模型。之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阐述在产品众筹中,评论中反映出的各种情绪对于融资动态和融资绩效的影响机制。同时,本文还基于信号理论,尝试利用情绪向量和项目其它相关信息预测项目执行结果。
在充分阅读众筹领域和心理学领域的相关文献后,本文针对不同研究内容,分别建立不同的假设和研究模型;使用Python编程语言抓取国内首家产品众筹平台——“点名时间”网站中项目数据,包括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发起人团队信息、项目融资动态信息和项目评论文本等等,生成了31401条面板数据和841条截面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出结论如下:
(1)在融资过程中,悲伤、信任、期待以及负向情绪的累计有利于后期投资人数量增加,而愉快和厌恶情绪对于后期投资人数的多少有着显著的负向作用;从融资结果来看,负向情绪和怀疑情绪对于项目最终融资成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正向情绪和愉快情绪则不利于项目融资成功。评论中负向情绪和悲伤情绪的累计很容易被项目参与各方察觉,项目发起人会在融资阶段根据负面评论来改善项目并通过沟通和披露信息等方式吸引更多投资人,促使项目最终融资成功;正向情绪和愉快情绪,相对于期待与信任过于单一,而且大部分评论仅仅反映愉快情绪,其内容过于简单,属于无效评论,这种评论反而会造成潜在投资人的反感,导致项目融资失败。
(2)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本文以投资人的投诉的数量来衡量项目执行结果,实证结果发现,负向情绪、信任情绪和悲伤情绪的累计会增加投诉的数量,而愉快情绪则会显著减少投资人投诉数量,这说明情绪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众筹项目的执行结果。悲伤和负向情绪的累计说明项目在融资阶段即存在风险点,当项目进入执行阶段,前期风险充分暴露之后,投资人便会利用投诉手段进行维权,信任情绪也是如此,当投资人表达出对发起人的信任而项目执行缺不如人意时,后期投诉的数量往往会增加。所以在项目融资阶段,投资人若在沟通过程中发现风险点或有其他疑惑,一定要谨慎投资,避免项目在执行阶段中出现违约现象。
(3)我们发觉情绪变量在项目融资和执行阶段的作用并不相同,本文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人的身份在项目执行阶段发生转变,有投资人变为了消费者。这种身份的转变使得情绪变量对人的影响发生了变化。作为投资人,在项目融资阶段是和项目发起人共同经营该项目,此时即使产生了负向情绪或者悲伤等情绪也会选择克制隐忍。当项目进入执行阶段后,一旦项目回报没有满足投资人最初的期待,前期积累的负面情绪会集中爆发,其外在表现就是投诉和抱怨;相反,前期积累的愉快情绪会缓和这种投资人和发起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降低投诉的数量。
通过经典心理学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共得出以下三点理论贡献:1)说明了众筹项目评论中反映的情绪在融资过程中对于投资人决策的影响;2)阐明情绪变量在融资过程中对项目参与各方的影响,并解释情绪的作用机制;3)阐述项目投资人在融资阶段和执行阶段的身份转变和情绪变量对行为决策的影响。
此外,本文的研究结论还有如下实践意义:1)指导项目发起人通过发布公告和评论来合理引导情绪走向,使得群体情绪向着有利于项目融资成功的方向发展;2)引导项目投资人主动发布有效评论,减少无效评论对于后续投资人的影响,并利用合法手段积极维护投资人和消费者的相关权益;3)指导国内现有众筹平台,不断优化平台建设,突出优质评论在项目融资和执行过程中的影响力,切实提高众筹项目融资成功率,推进我国众筹行业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