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综合效益评价,是制定森林经营措施及评估林地效益动态变化的基础,在林业实践中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四川盆周山地西缘柳杉人工林而言,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木材产出及经济效益的发挥上,对其生态效益的研究则非常匮乏。本文将林地的经济、生态效益相统一,提出其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尝试代入林地及树种因子构建了柳杉人工林综合效益评价体系并对盆周山地西缘25块标准地(幼龄林6块,中龄林12块,近熟林7块)进行了效益指数评估。选取崇州林场9块标准地,利用建立的体系比较未作处理及不同营林措施下(间伐、间伐后补植乡土阔叶树种)林地综合效益的高低。并且对柳杉商品林、水土保持林及水源涵养林做了进一步的立地区划。同时,在上述效益评价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柳杉商品林及公益林的定向经营措施,以期发挥林地不同的主导功能。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效益评价时,选取木材输出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固土保肥功能、固碳释氧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五项因子作为评价的要素层;选取林地蓄积量、植被总覆盖度、树种结构、枯枝落叶层厚度、林地坡度、林分平均胸径、腐殖质层厚度、林龄、郁闭度、群落结构、土层厚度和林分平均树高12项作为评价的指标因子。(2)四川盆周山地西缘柳杉人工林综合效益评价中要素层各因子权重值排序为:木材输出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固碳释氧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固土保肥功能。权重依次为:0.5936,0.1715,0.1310,0.0677,0.0362。指标层各因子权重值排序为:林分蓄积量>植被总覆盖度>林龄>树种结构>枯枝落叶层厚度>林分平均树高>土层厚度>林分平均胸径>林地坡度>森林群落结构>腐殖质厚度>林分郁闭度。权重依次为:0.5936,0.1015,0.0866,0.0571,0.0475,0.0273,0.0272,0.0172,0.0131,0.0129,0.0091,0.0072。(3)盆周山地西缘柳杉人工林综合效益指数为0.524。各林龄中,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平均效益指数分别为:0.386、0.545、0.816。(4)9块不同处理方式(未处理、间伐及间伐后补植乡土阔叶树种)的柳杉林地,其综合效益指数分别为0.776、0.776、0.776;0.815、0.815、0.819;0.917、0.917、0.594。(5)通过对不同样地的水源涵养、固土保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数分析,间伐及间伐后补植乡土阔叶树种的柳杉林地其涵养水源及水土保持、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均优于未作处理的柳杉林地。(6)营造柳杉人工商品林时,初值密度3600-4500株/hm2,要注意间伐时机,每次间伐株数强度小于40%,蓄积量强度小于20%,可集中连片经营以减少基建、人力等的投入;营造柳杉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时,可选择针阔混交林以提升林地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