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文学”这一概念作为一种文学现象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与关注。“女性文学”研究已经作为一门显学在文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在文学研究领域中提出这一概念,其初衷是要与以父权文化为中心的美学观,文学形式及传统相对抗;同时试图寻找女性自己的文学;最终改变文学领域中女性受排挤,被边缘化的状况。然而“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本身却仍然缺乏一个清晰统一的定义。在研究方法上也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理论模式。那么究竟什么是“女性文学”,它在磅礴悠久的文学史中占据何种地位,它未来的发展趋势将走向何方。从这些问题出发,论文对“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本身进行反思,并对这一概念构成新的颠覆与解构。 论文首先从“女性文学”这一概念诞生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女性文学”是如何成为文学学术研究的课题。从中揭示出这一概念的提出完全是女权主义运动的产物,是服务于女权主义的社会政治目标,它只是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家在文学研究领域中提出的一个命题,一个研究假设,并不是经过文学界科学研究已经证实的结果。同时通过对近年来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在“女性文学”方面的研究趋势与发展方向的考察,进一步阐述了“女性文学”研究在理论上与方法论上所遭遇的困境。 论文接下来的部分以福科的话语理论以及受福科理论影响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为方法论基础,以不同时代文学领域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历史话语为出发点,选取了二十世纪德语文学界的三位女作家及其作品展开具体的分析,考察她们的性别对她们的文学创作的影响,以期在她们身上寻找到女性作家因她们的性别而独有的表现题材,写作方式,女性的文学美学观。所选取的作家作品涵盖了20世纪德国现代政治历史的几个重要分期。一是本世纪初到二战前,论文选取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Else Lasker-Schüler为考察对象。第二是二战时期的流亡文学,以Anna Seghers的流亡文学作品为代表。三是二战之后,鉴于德国的分裂,以Anna Seghers与Ingeborg Bachmann作为东西德战后文学的代表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作家作品的具体分析发现,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