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管理是中性概念,过度盈余管理将给企业、投资者、社会资源配置带来不利影响,会计准则是治理盈余管理的关键因素。因此,在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日益猖獗的情况下,新会计准则应运而生。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盈余管理和会计准则的基本理论,并从中认识到了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会计准则制定的会计处理规范,有利的遏制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一定程度上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另一方面,由于剩余选择权的客观存在,会计准则又无法完全消除盈余管理,甚至会引发企业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而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诱发的会计信息市场危机反过来又为准则制定者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提供了实践依据,从而推动了会计准则的发展。然后论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动机和手段选择),从新会计准则制定的背景出发,通过比较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在探讨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创新之处的基础上,从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遏制、新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以及颇具争议的问题三个方面分析了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新准则虽在控制过度盈余管理行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准则在制定机制、体系和内容上的局限性也同样为盈余管理行为的泛滥提供了机会,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发挥会计准则对会计行为的规范作用。因此,最后一章,论文结合已有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会计准则在盈余管理治理问题上的政策建议。针对会计准则的滞后性,我们应该在会计准则的指定中更加注重准则的预测性和前瞻性,让会计准则充分起到一个防范的作用,而不仅仅是亡羊补牢:针对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我们在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和程序中需要重视其他利益集团的意愿表达,吸收其他利益集团参与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增强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公开性:针对会计准则的对盈余管理的约束功能和剩余选择权,我们需要把握职业判断和准则约束的平衡点,尽可能制定出内容全面、体系完善的会计准则将管理当局盈余管理的行为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以减少过度盈余管理行为对证券市场、投资者、债权人、社会经济环境的危害。此外,我们应该处理好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中国特色的关系,只有在国际化的过程当中更加关注中国特色,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准则。最后,我们还应该关注会计准则的执行,只有在准则充分、规范的被执行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才能得到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