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侦查行为及其识别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ldeh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刑事犯罪活动呈现出了一系列的新特点、新变化,犯罪呈现出高智能性、暴力性、流窜性等特征,其中作案人的反侦查意识和行为尤其显著,给侦查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前作为侦查机关“秘密武器”的一些讯问技巧、技术侦查手段,也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被作案人所知晓,甚至被用于对抗侦查。我们必须给予反侦查行为以足够的重视,才能使得侦查工作在当今新形势下处于不败之地。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在导论部分分析了反侦查行为的理论和实践中的研究意义之后,通过查阅专著与论文,归纳、总结了关于反侦查行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基本观点。第一章对反侦查行为的一些基础概念进行了辨析。在本章笔者首先介绍了反侦查行为的内涵,包括反侦查行为的定义、其与犯罪行为的关系、实施主体、目的和范畴。然后,分析了反侦查行为与侦查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章的最后提出了研究反侦查行为的研究价值,认为研究反侦查行为有利于查明案件性质、获取更多案件信息和突破侦查僵局。第二章对反侦查行为本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首先对反侦查行为形成原因,包括其产生的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近年来我国政法工作新环境下反侦查行为所体现出的新特点作出了分析,认为当前形势下反侦查行为具有高科技性、高智能性、高设计、谋划性和集团性的特点。最后,本着从实践出发的角度对反侦查行为进行了分类,把反侦查行为分为破坏型反侦查行为、逃避型反侦查行为、伪装型反侦查行为和借用第三方力量干预型反侦查行为。第三章是反侦查行为的识别,是本文的核心内容。本章开头介绍了识别侦查行为的理论基础;随后对几种反侦查行为的识别途径进行了介绍,分别是调查访问、现场勘查、侦查实验和技术侦查;本章的最后提出了识别反侦查行为的几种典型方法,分别是心理痕迹分析法、移情换位法、细节分析法和假象分析法,并且举例对这些方法的使用进行了说明。
其他文献
介绍了感知编码的一些基本概念,总结了早期错误弹性音频流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感知编码的错误弹性音频流的改进方案,并对改进方案的仿真结果作了总结和分析.结果
研究了聚氯乙烯(PVC)负载的1,2-丙二胺-呋喃甲醛希夫碱的合成,确定了合成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为60℃,m(PVC胺化物)∶m(呋喃甲醛)为1∶1,反应时间为6 h.对产品进行了红外光
木质纤维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可以通过化学法或生物法转化为乙醇、乙二醇和糠醛等小分子化合物或转化为汽油、柴油以及航空燃油等高价值燃料,对人类社会的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