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联合应用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和空间行为限制建立卒中后抑郁动物模型,探讨建立模型的最佳条件并进一步验证卒中后抑郁模型的符合抑郁的各项标准,将为卒中后抑郁的机制研究和临床药物提供一个新的模型。方法:将体重28-30 g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假手术+应激(Stress)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再灌注+应激(SIR)组,以大脑中动脉阻塞方法建立小鼠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每天将小鼠放进通风良好的50毫升试管限制其活动2小时,建立空间限制抑郁模型;联合MCAO和空间限制方法建立中风后抑郁模型;观察不同缺血时间对小鼠生存率及神经功能评分;应用行为学实验如强迫游泳实验(FST)和悬尾实验(TST)及糖水偏好实验,观察小鼠是否存在抑郁样行为;采用足错误及抓握实验,观察卒中后抑郁对远期神经功能恢复影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脑区的五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脑组织中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以及血清皮质醇的含量。最后,SIR组小鼠每天给予腹腔注射丙咪嗪(20mg/kg体重)和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2周后观察行为学改变,并应用ELISA法检测皮质醇的含量,采用HPLC测定丙咪嗪对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70分钟缺血引起较高的死亡率;50分钟缺血小鼠的死亡率较低,但需要较长时间的空间限制才能诱导抑郁样症状。因此我们选择60分钟作为MACO缺血时间。在行为空间限制的第7天,与Sham组及手术组相比,SIR组小鼠开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样症状(糖水偏好及强迫游泳实验,P<0.05),第14天,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表明模型小鼠的不动时间均明显延长;与IR组相比,SIR组小鼠蔗糖水的饮用量显著下降;SIR组小鼠表现出明显的神经功能恢复减慢(足错误次数明显增多,而小鼠悬挂的时间明显的减少,P<0.05);SIR组小鼠的体重、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以及脑中神经递质(5-HT及DA)的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清中皮质醇的含量则明显增加,表明SIR组小鼠存在HPA轴系统的激活。丙咪嗪治疗2周后,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悬尾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得到明显的改善,SIR组小鼠的体重也明显的增加,模型小鼠的5-HT水平有所增加,而血清皮质醇的含量明显的降低。结论:我们建立的中风后抑郁模型更好地模拟了临床卒中病人肢体瘫痪行动受限造成的抑郁状态,该模型能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表型相对稳定,脑组织的5-HT及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显著降低,而血清皮质醇含量增加,抗抑郁治疗有效,符合抑郁模型的标准。因此该模型是研究卒中后抑郁的理想的动物模型,为卒中后抑郁的机制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模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