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ESRI公司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8.3为平台,将1:4000,000的中国数字化省图、全国稻飞虱监测站点1995、1997和1998年5月至7月的褐飞虱灯诱资料、相对应时段的国家气象局《中国高空气象记录月报》(1986-2000 CD版)850hPa等压面8时(BJT)的风场资料以及逐日降水资料进行叠加,分析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850hPa等压面上08h运载气流的对1995年褐飞虱集中降落影响很小,除了2个个例(占全年9%)降落在切变线附近,其余20个个例(占全年91%)上空的运载气流都是连续的;对1997年的降落有一定影响,有4个个例(占全年33%)降落在低压中心或者切变线附近;对1998年的降落有明显的影响,有7个个例(占全年54%)降落在低压中心附近。副高和低压相互配置的集中降水过程是1995年和1997年影响褐飞虱集中降落的主要因素,1995年一共有16个个例,占全年的72.7%,降水为中雨以下为4个个例(占18.1%),中到大雨和大到暴雨的各为6个个例(各占27.3%),主要降落地在雨区的中心或者偏南的地方,降落地点随着雨区的移动而移动。在梅雨期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副高控制,受下沉气流影响,仍有大规模的褐飞虱降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6个个例,占全年的27.3%),是导致1995年该地区中等偏重发生的原因之一。1997年一共有10个个例(占全年83.3%),其中小到中雨的为3个(占25%),中到大雨的为1个(占8.3%),大到暴雨的为6个(占50%),主要降落地在雨区的中心或者偏南的地方。在7月16日雨区北抬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副高控制(有2个个例,占16.7%),受下沉气流影响,有大规模的褐飞虱降落在该地区,7月中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很大的迁入量,成为1997年该地区大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低压引起的集中降水过程是影响1998年褐飞虱集中降落的主要因素,一共有12个个例,占全年的92.3%,其中,小到中雨的5个(占38.5%),中到大雨的2个(占15.4%),大到暴雨的2个(占15.4%),暴雨以上的3个(占23%),主要降落地在雨区的中心或者偏南的地方,在低压的南侧或者中心位置。有一个个例的降落是受副高影响的,占7.7%。贵州以及安徽南部地区大量褐飞虱的迁入,是导致1998年西南、江南部分稻区为害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