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介绍大都市圈人口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及研究现状,系统地梳理和探讨了大都市圈的基本内涵和界定标准及相关概念和理论。其次,描述了大都市圈人口空间格局的形成与演进阶段,并分析了推进大都市圈人口空间格局发展的动力机制。在全面介绍了国外有关大都市圈空间联系和人口空间结构变化的一般模式基础上,归纳了各模式的共性及其差异。同时总结了伦敦、纽约、巴黎、东京各大都市圈的人口空间格局演变过程,作为大都市圈人口空间格局变化的国际参照系。第三,把大都市圈作为一个整体,以长三角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空间格局和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从人口地域分布、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迁移流动三个方面来分析,探讨人口地域分布和产业格局的关系,大都市圈内城市体系结构、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与工业化、非农化的关系,大都市圈人口迁移与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发展的联动关系等问题。
本文采用了定量与定性、宏观与微观、总量与结构、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并对有关理论和实证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概括了人口空间格局的表现形式。从时间性来看,分为静态人口分布和动态人口分布;从空间性来看,有垂直人口分布和水平人口分布两种形式;从疏密性来看,人口空间格局有集聚和扩散两种形式。
2.把大都市圈的形成与演进划分为四个阶段:城市独立发展阶段——单中心都市圈形成阶段——多中心都市圈形成阶段——大都市圈发展与成熟阶段。并归纳出大都市圈人口空间格局变化的一般模式,即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经过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城市化这样的循环过程
3.对发达国家主要都市圈人口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纽约大都市圈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经过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过程;东京大都市圈则经过了城市化——郊区化——再城市化过程;对于伦敦大都市圈(大伦敦县圈),经过了城市化——郊区化阶段,进入了逆城市化阶段;如果考虑到将东南英格兰地区纳入伦敦大都市圈(半径100公里圈)来看,现在仍然处于郊区化到逆城市化的过度阶段。
4.对长三角大都市圈人口空间格局进行全面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由下降转为上升;人口分布由非中心化转变为中心化集聚;长三角大都市圈应该成为我国更重要的经济承载区和更重要的人口承载区;长三角城市人口郊区化与农村人口城市化同时推进;长三角人口迁移模式体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长三角大都市圈应该成为我国更重要的经济承载区和更重要的人口承载区。
由于笔者的局限性,有些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