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大都市周围的乡村社区受城市化的影响显著。在这种影响之下,乡村居民对原有社区的依附性下降,从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地方感也下降了。本研究选取北京中心城区外的三个社区:观音景园、自家疃、东红寺,它们分别位于城市边缘区、城乡交接区、城市远郊区,由完全非农化的社区过渡到受城市化影响很小的农业村庄。本文作者对三个社区进行了实地调查,首先刻画和描述城市化过程中这三个社区地方感、日常生活空间、社区内部组织活动、社区实体空间的差异;其次分析了城市化过程中日常生活空间结构、社区内部组织活动、社区实体空间的变化如何影响地方感;最后结合结构化理论对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感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本研究发现,随着城市化的进行,日常生活空间结构、社区内部组织活动和社区的实体空间相互作用,塑造了地方感。城市化造成的职业的改变、促进职业转变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改变产生的收入提高,是造成社区日常生活空间分异的结构性因素,这一作用过程削弱了地方感;而社区内部的组织、社会活动和社会网络等社会实践是具有能动性的,这些因素可以促进地方感和地方认同。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地方感的建议:保持和加强社区内部组织和活动,保留和建设有地方意义的物质景观,从而为“自下而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区域规划提出了相关的参考意见。